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6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1.3 研究对象简介 | 第13-16页 |
1.2 研究思路及内容框架 | 第16-17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2.2 研究内容框架 | 第16-17页 |
1.3 论文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7-19页 |
1.3.1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问题综述 | 第19-29页 |
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9-22页 |
2.1.1 滨江路公共建设工程项目的显性契约性和隐性契约性 | 第19-20页 |
2.1.2 滨江路公共工程项目委托代理关系分析 | 第20-22页 |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2-28页 |
2.2.1 项目干系人的界定 | 第22-24页 |
2.2.2 项目干系人参与治理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2.2.3 项目干系人分类 | 第25-2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滨江路公共建设项目干系人利益分析 | 第29-39页 |
3.1 项目干系人的利益诉求 | 第29-36页 |
3.1.1 项目投资人 | 第29页 |
3.1.2 项目公司 | 第29页 |
3.1.3 勘察设计单位 | 第29-30页 |
3.1.4 承建商 | 第30-31页 |
3.1.5 材料设备供应商 | 第31页 |
3.1.6 监理单位 | 第31页 |
3.1.7 为项目提供借贷资金的金融机构 | 第31页 |
3.1.8 各方管理团队 | 第31-32页 |
3.1.9 政府 | 第32页 |
3.1.10 被拆迁人 | 第32-34页 |
3.1.11 社会公众 | 第34页 |
3.1.12 新闻媒体 | 第34-36页 |
3.2 滨江路项目干系人冲突问题分析 | 第36-38页 |
3.2.1 引起冲突问题的一些因素 | 第37-3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项目干系人合作伙伴关系建立及共同参与机制的建立 | 第39-59页 |
4.1 项目干系人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 | 第39-48页 |
4.1.1 合作伙伴的选择 | 第40-42页 |
4.1.2 合作伙伴间信任机制的建立 | 第42-43页 |
4.1.3 委托代理关系下合作伙伴模式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43-46页 |
4.1.4 风险分担机制 | 第46-47页 |
4.1.5 合作伙伴模式的运作方式 | 第47-48页 |
4.2 项目干系人共同参与机制的建立 | 第48-54页 |
4.2.1 信息共享 | 第49-50页 |
4.2.2 共同磋商 | 第50页 |
4.2.3 公众参与 | 第50-52页 |
4.2.4 监督评测 | 第52-54页 |
4.3 滨江路公共建设项目干系人管理应用分析 | 第54-58页 |
4.3.1 项目干系人协调机制方案设计 | 第54页 |
4.3.2 项目干系人管理研究方案分析 | 第54-55页 |
4.3.3 项目管理过程陈述及经验教训总结 | 第55-57页 |
4.3.4 滨江路项目共同参与机制模型建立 | 第57-5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表1 滨江路公共建设项目干系人界定表 | 第64-65页 |
附表2 滨江路公共建设项目干系人属性评分表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