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安全措施及其可视化技术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第2章 智能变电站安全措施技术介绍 | 第14-25页 |
2.1 智能变电站检修工作对象 | 第14-15页 |
2.2 GOOSE出口安措技术 | 第15-22页 |
2.2.1 基于明显电气断开点的安全措施理论 | 第15-16页 |
2.2.2 GOOSE安措技术 | 第16-22页 |
2.3 SV安全措施技术 | 第22-24页 |
2.3.1 检修压板 | 第23页 |
2.3.2 SV接收压板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智能站混合安全措施技术及其可视化 | 第25-35页 |
3.1 混合安全措施技术 | 第25-26页 |
3.1.1 退出GOOSE发送软压板模式 | 第25-26页 |
3.1.2 退出GOOSE接收软压板模式 | 第26页 |
3.2 混合安全措施对装置运行的影响 | 第26-27页 |
3.3 安全措施策略可视化 | 第27-34页 |
3.3.1 安全措施状态确认可视化 | 第27-28页 |
3.3.2 安全措施回路可视化 | 第28-30页 |
3.3.3 SCD文件可视化 | 第30-31页 |
3.3.4 控制回路可视化 | 第31-33页 |
3.3.5 保护动作逻辑可视化 | 第33-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智能站安全措施可靠性分析 | 第35-42页 |
4.1 影响智能站安全措施可靠性的因素 | 第35页 |
4.2 软件可靠性分析 | 第35-41页 |
4.2.1 可靠性模型 | 第36-37页 |
4.2.2 几种安全措施模式的可靠性分析 | 第37-39页 |
4.2.3 GOOSE发送软压板的可靠性分析 | 第39页 |
4.2.4 GOOSE接收软压板的可靠性分析 | 第39-40页 |
4.2.5 SV接收软压板的可靠性分析 | 第40页 |
4.2.6 看门狗的可靠性分析 | 第40-41页 |
4.3 硬件可靠性分析 | 第4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典型安全措施 | 第42-52页 |
5.1 检修模式 | 第42-43页 |
5.2 线路保护典型安全措施 | 第43-46页 |
5.2.1 体系分析 | 第43-44页 |
5.2.2 停电检修 | 第44-45页 |
5.2.3 不停电检修 | 第45-46页 |
5.3 主变保护典型安全措施 | 第46-48页 |
5.3.1 主变保护典型配置和网络联系 | 第46页 |
5.3.2 停电检修 | 第46-47页 |
5.3.3 不停电检修 | 第47-48页 |
5.4 母线保护典型安全措施 | 第48-49页 |
5.4.1 220kV母线保护典型配置和网络联系 | 第48页 |
5.4.2 不停电检修 | 第48-49页 |
5.5 母联保护典型安全措施 | 第49-51页 |
5.5.1 母联保护典型配置和网络联系 | 第49-50页 |
5.5.2 停电检修 | 第50页 |
5.5.3 不停电检修 | 第50-5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6章 安措技术实践 | 第52-65页 |
6.1 220kV云会变不停电检修 | 第52-58页 |
6.1.1 工程概述 | 第52-53页 |
6.1.2 实施方案 | 第53-57页 |
6.1.3 实施效果 | 第57-58页 |
6.2 220kV文津变不停电扩建 | 第58-61页 |
6.2.1 工程概述 | 第58-59页 |
6.2.2 实施方案 | 第59-61页 |
6.2.3 实施效果 | 第61页 |
6.3 220kV方圆变 | 第61-64页 |
6.3.1 工程概述 | 第61页 |
6.3.2 实施方案 | 第61-63页 |
6.3.3 实施效果 | 第63-6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作者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