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3页 |
1.1.1 课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国内外对实体混凝土强度检验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2章 试验概况 | 第20-32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原材料 | 第20-22页 |
2.2.1 水泥 | 第20页 |
2.2.2 砂子 | 第20页 |
2.2.3 石子 | 第20-21页 |
2.2.4 粉煤灰 | 第21页 |
2.2.5 矿渣粉 | 第21页 |
2.2.6 外加剂 | 第21-22页 |
2.2.7 补平材料 | 第22页 |
2.3 试验方案 | 第22-25页 |
2.3.1 试验目的 | 第22-23页 |
2.3.2 试件设计 | 第23页 |
2.3.3 混凝土强度等级及配合比设计 | 第23-25页 |
2.3.4 龄期设计 | 第25页 |
2.4 试件制作 | 第25-27页 |
2.4.1 构件成型 | 第26页 |
2.4.2 试件成型 | 第26-27页 |
2.4.3 混凝土成型基本情况 | 第27页 |
2.5 养护条件 | 第27-28页 |
2.6 试验设备 | 第28-31页 |
2.6.1 定时振动台 | 第28页 |
2.6.2 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 | 第28-29页 |
2.6.3 混凝土成熟度仪 | 第29页 |
2.6.4 数字回弹仪 | 第29-30页 |
2.6.5 混凝土钻芯机 | 第30页 |
2.6.6 混凝土切割机 | 第30页 |
2.6.7 混凝土磨平机 | 第30-31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混凝土强度试验 | 第32-49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32-34页 |
3.2.1 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的测定 | 第32-33页 |
3.2.2 结构混凝土回弹强度与取芯强度的测定 | 第33-34页 |
3.3 试验现象 | 第34页 |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47页 |
3.4.1 试验结果 | 第34-37页 |
3.4.2 混凝土各强度之间的比较与分析 | 第37-43页 |
3.4.3 不同直径的混凝土芯样强度结果对比与分析 | 第43-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增长规律 | 第49-65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等效龄期的概念与计算 | 第49-51页 |
4.2.1 等效龄期的提出意义 | 第49-50页 |
4.2.2 等效龄期的计算方式 | 第50-51页 |
4.3 混凝土各检测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趋势与分析 | 第51-59页 |
4.3.1 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强度随龄期的变化 | 第51-53页 |
4.3.2 结构混凝土取芯强度随等效龄期的变化 | 第53-55页 |
4.3.3 混凝土同条件养护强度随等效龄期的增长规律 | 第55-57页 |
4.3.4 结构回弹强度随龄期的变化 | 第57-59页 |
4.4 简化成熟度法在实际工程应用 | 第59-63页 |
4.4.1 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f_(cu,t)随成熟度 M 的变化 | 第59-60页 |
4.4.2 结构混凝土取芯强度f_(s,c)随成熟度的变化 | 第60-61页 |
4.4.3 成熟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检验与评定 | 第65-76页 |
5.1 混凝土各种强度的意义与应用 | 第65-68页 |
5.1.1 标准养护试件强度的控制作用 | 第66-67页 |
5.1.2 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的代表作用 | 第67页 |
5.1.3 结构混凝土芯样强度与回弹强度的实测作用 | 第67-68页 |
5.2 关于实体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 第68-7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3页 |
附表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