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气象基本要素、大气现象论文--水汽、凝结和降水论文--降水论文--普通降水论文--降水引起的灾害论文

黄土高原旱涝灾害时空变化及其对称性结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1.1.1 气候背景及影响第11页
        1.1.2 选题意义第11-12页
    1.2 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1 黄土高原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黄土高原旱涝灾害研究进展第13页
        1.2.3 对称性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研究区概况第14-15页
    1.4 资料来源、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5-17页
        1.4.1 数据来源第15页
        1.4.2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4.3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第2章 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第17-29页
    2.1 资料与方法第17页
        2.1.1 资料来源第17页
        2.1.2 研究方法第17页
    2.2 气候时间变化分析第17-25页
        2.2.1 大尺度范围——黄土高原年及四季气候背景第17-19页
        2.2.2 中尺度范围——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第19-24页
        2.2.3 小尺度时间范围——以延安市为例第24-25页
    2.3 气候空间变化分析第25-27页
        2.3.1 气温空间变化第25-26页
        2.3.2 降水空间变化第26-27页
    2.4 小结第27-29页
第3章 不同空间尺度下旱湧灾害发生级别与频次分析第29-45页
    3.1 资料和方法第29页
    3.2 旱涝指标选取及等级划分第29-30页
    3.3 旱港时间演变分析第30-43页
    3.4 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旱湧灾害时间对称性及趋势判断第45-67页
    4.1 研究方法第45-46页
    4.2 时间对称性及趋势判断第46-64页
    4.3 小结第64-67页
第5章 旱港灾害与太阳黑子相关性研究第67-83页
    5.1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第67页
    5.2 太阳活动对黄土高原地区旱港的影响第67-79页
    5.3 小结第79-83页
第6章 结论与对策第83-91页
    6.1 主要结论第83-89页
        6.1.1 黄土高原不同空间尺度气候变化背景第83-84页
        6.1.2 黄土高原不同空间尺度旱涝演变第84-85页
        6.1.3 黄土高原不同空间尺度旱涝趋势判断第85-87页
        6.1.4 黄土高原不同空间尺度旱涝灾害与太阳黑子相关性第87-89页
    6.2 对策第89-90页
        6.2.1 提高气象灾害趋势判断准确率,加强旱涝灾害气象预警第89页
        6.2.2 完善城市、乡村水利基础设施第89页
        6.2.3 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第89页
        6.2.4 加大力度研究人工干预天气技术水平,减轻干旱影响第89-90页
    6.3 本文创新点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致谢第97-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渤海表层沉积物磁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下一篇:几种土壤改良剂对酸性水稻土及红壤旱土的改良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