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图目录 | 第10-12页 |
表目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0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3-16页 |
1.1.1 论文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相关研究及进展 | 第16-25页 |
1.2.1 GIS与CAD数据转换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2 地理编码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2.3 GIS与CAD地理空间数据模型研究 | 第21-25页 |
1.2.4 研究现状综述 | 第25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25-26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6-28页 |
1.5 论文结构 | 第28-30页 |
第二章 GIS与CAD空间数据模型差异性分析 | 第30-39页 |
2.1 ArcGIS实体与AutoCAD图元的关系分析 | 第30-33页 |
2.1.1 地理实体与图元 | 第30-31页 |
2.1.2 地理实体与图元表达 | 第31-32页 |
2.1.3 地理图元与实体关系 | 第32-33页 |
2.2 GIS与CAD地理空间数据模型差异性分析 | 第33-37页 |
2.2.1 数据组织差异 | 第33-34页 |
2.2.2 属性组织差异 | 第34-35页 |
2.2.3 几何图元的表达与组合差异 | 第35页 |
2.2.4 拓扑关系差异 | 第35-36页 |
2.2.5 地图符号表达差异 | 第36页 |
2.2.6 坐标系统差异 | 第36-37页 |
2.3 GIS与CAD地理空间数据双向转换的规则总结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顾及图元与实体关系的地理空间数据转换规则研究 | 第39-54页 |
3.1 地理图元与实体编码方案设计 | 第39-47页 |
3.1.1 地理实体标识编码 | 第39-42页 |
3.1.2 地理图元标识编码 | 第42-45页 |
3.1.3 体现地理实体与图元关系编码算法实现 | 第45-47页 |
3.2 顾及地理图元与实体关系编码的地理空间数据模型设计 | 第47-53页 |
3.2.1 CEECSDM的点实体数据模型 | 第48-49页 |
3.2.2 CEECSDM的线实体数据模型 | 第49-51页 |
3.2.3 CEECSDM的面实体数据模型 | 第51-52页 |
3.2.4 CEECSDM的组合对象模型 | 第52-53页 |
3.2.5 CEECSDM的空间数据组织 | 第5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基于转换规则的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映射方法 | 第54-63页 |
4.1 CAD地理空间数据的预处理 | 第54-57页 |
4.1.1 CAD地理空间数据分层 | 第55-56页 |
4.1.2 CAD地理空间数据扩展属性设计 | 第56-57页 |
4.2 GIS地理空间数据的预处理 | 第57-59页 |
4.3 CEECSDM与ArcGIS、AutoCAD空间数据模型的映射 | 第59-62页 |
4.3.1 CEECSDM与AutoCAD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映射 | 第60-62页 |
4.3.2 CEECSDM与ArcGIS地理空间数据模型映射 | 第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ArcGIS与AutoCAD数据双向转换方法验证 | 第63-77页 |
5.1 实验数据组织 | 第63页 |
5.1.1 实验数据 | 第63页 |
5.2 系统实现技术路线 | 第63页 |
5.3 原型系统实现 | 第63-74页 |
5.3.1 DWG数据转换为ArcGIS数据实验案例 | 第64-72页 |
5.3.2 ArcGIS数据转换为DWG数据实验案例 | 第72-74页 |
5.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结论 | 第77页 |
6.2 主要创新点 | 第77页 |
6.3 问题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