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 | 第5-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20页 |
| 1 老年高血压的研究概述 | 第13-14页 |
| 1.1 传统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的研究 | 第13-14页 |
| 1.2 现代医学对老年高血压的研究 | 第14页 |
| 2 老年高血压伴失眠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2.1 老年高血压与失眠的关系 | 第14-15页 |
| 2.2 老年高血压伴失眠的病因病机 | 第15-16页 |
| 2.3 老年高血压伴失眠的治疗 | 第16-17页 |
| 3 耳穴压豆的研究概述 | 第17-18页 |
| 3.1 耳穴压豆的作用机理 | 第17页 |
| 3.2 耳穴压豆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 4 穴位按摩的研究概述 | 第18-19页 |
| 4.1 穴位按摩的作用机理 | 第18页 |
| 4.2 穴位按摩在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 第18-19页 |
| 5 耳穴压豆结合穴位按摩对其他疾病伴失眠的临床研究 | 第19-20页 |
|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0-31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20-22页 |
| 1.1 试验对象来源 | 第20页 |
| 1.2 样本量确定 | 第20页 |
| 1.3 诊断标准 | 第20-21页 |
| 1.4 纳入、排除、剔除、脱落标准 | 第21-22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 2.1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 2.2 随机分组方法 | 第22-23页 |
| 2.3 干预内容 | 第23-27页 |
| 2.4 评价工具 | 第27-28页 |
| 3 质量控制 | 第28-30页 |
| 4 伦理要求 | 第30页 |
| 5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 第30-31页 |
| 结果 | 第31-43页 |
| 1 一般资料比较 | 第31-33页 |
| 2 干预前三组试验各评价指标比较 | 第33-34页 |
| 2.1 血压比较 | 第33页 |
| 2.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比较 | 第33-34页 |
| 2.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第34页 |
| 2.4 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比较 | 第34页 |
| 3 干预后三组试验各评价指标比较 | 第34-42页 |
| 3.1 干预后三组试验各评价指标组内比较 | 第34-37页 |
| 3.1.1 血压比较 | 第34-35页 |
| 3.1.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比较 | 第35-36页 |
| 3.1.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第36页 |
| 3.1.4 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比较 | 第36-37页 |
| 3.2 干预后三组试验各评价指标组间比较 | 第37-42页 |
| 3.2.1 血压比较 | 第37-38页 |
| 3.2.2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比较 | 第38-40页 |
| 3.2.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 第40页 |
| 3.2.4 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比较 | 第40-42页 |
| 4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42-43页 |
| 讨论 | 第43-50页 |
| 1 立题依据 | 第43-45页 |
| 1.1 选题依据 | 第43-44页 |
| 1.2 选穴依据 | 第44-45页 |
| 2 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 2.1 一般资料的分析 | 第45-46页 |
| 2.2 三组试验各评价指标的疗效分析 | 第46-50页 |
| 2.2.1 血压值分析 | 第46-47页 |
| 2.2.2 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分析 | 第47-48页 |
| 2.2.3 中医证候积分分析 | 第48页 |
| 2.2.4 杜氏高血压生活质量量表分析 | 第48-49页 |
| 2.2.5 临床疗效分析 | 第49-50页 |
| 结论 | 第50页 |
|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 附录 | 第59-71页 |
| 个人简介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