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系统的仿真与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光伏开发的必要性及优点 | 第11-13页 |
·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特点 | 第13-14页 |
·国内外光伏并网发电的现状与发展 | 第14-17页 |
·国外现状与发展 | 第14-16页 |
·国内现状与发展 | 第16-17页 |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技术概况 | 第17-20页 |
·光伏并网系统的结构 | 第17-18页 |
·最大功率跟踪 | 第18-19页 |
·光伏并网的影响及控制技术 | 第19-20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光伏阵列与最大功率跟踪 | 第22-43页 |
·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与电气特性 | 第22-28页 |
·光伏阵列的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光伏阵列的电气特性 | 第23-24页 |
·光伏阵列的仿真 | 第24-28页 |
·常用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 | 第28-33页 |
·恒定电压法 | 第29-30页 |
·扰动观测法 | 第30-31页 |
·导纳增量法 | 第31-33页 |
·最大功率跟踪方法的仿真 | 第33-41页 |
·恒定电压法 | 第33-37页 |
·扰动观测法 | 第37-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三章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研究 | 第43-61页 |
·光伏并网系统的结构 | 第43-44页 |
·光伏并网系统的模型 | 第44-47页 |
·光伏系统模型 | 第44-45页 |
·配电网模型 | 第45-46页 |
·负荷模型 | 第46-47页 |
·坐标变换 | 第47-49页 |
·光伏并网系统的控制方法 | 第49-56页 |
·锁相环 | 第49-53页 |
·电流控制 | 第53-54页 |
·电压控制 | 第54-56页 |
·控制方法的实现 | 第56-60页 |
·锁相环的实现 | 第57-58页 |
·电流控制的实现 | 第58-59页 |
·电压控制的实现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光伏并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 第61-79页 |
·小干扰稳定性的分析方法 | 第61-64页 |
·理论基础 | 第61-63页 |
·特征值 | 第63页 |
·灵敏度 | 第63页 |
·参与因子 | 第63-64页 |
·光伏并网系统的线性化模型 | 第64-67页 |
·锁相环子系统的线性化模型 | 第64-65页 |
·变换器子系统的线性化模型 | 第65页 |
·配电网子系统的线性化模型 | 第65-66页 |
·负荷子系统的线性化模型 | 第66页 |
·光伏并网系统的线性化模型 | 第66-67页 |
·光伏并网系统的小干扰稳定性分析 | 第67-77页 |
·阻感负荷 | 第67-72页 |
·整流负荷 | 第72-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2页 |
·全文总结 | 第79-81页 |
·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