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饱和度尾砂胶结充填体损伤破坏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 1.2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2-13页 |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3-15页 |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1.4.2 技术路线图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胶结充填体饱和过程微观结构演化 | 第17-34页 |
| 2.1 实验材料及试样制备 | 第17-19页 |
| 2.1.1 试验材料 | 第17页 |
| 2.1.2 试样制备 | 第17-19页 |
| 2.2 实验方案与设备 | 第19-22页 |
| 2.3 饱和过程充填体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2-25页 |
| 2.3.1 水泥水化机理 | 第22-23页 |
| 2.3.2 X衍射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 2.3.3 分析结果 | 第24-25页 |
| 2.4 饱和过程充填体扫描电镜分析 | 第25-33页 |
| 2.4.1 扫描电镜分析 | 第25-32页 |
| 2.4.2 分析结果 | 第32-33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三章 不同饱和度胶结充填体强度特性 | 第34-47页 |
| 3.1 实验设备及过程 | 第34-36页 |
| 3.1.1 实验设备 | 第34-35页 |
| 3.1.2 实验方案 | 第35-36页 |
| 3.2 单轴加载过程充填体应力—应变特性 | 第36-42页 |
| 3.2.1 单轴压缩下充填体破坏过程 | 第36-37页 |
| 3.2.2 不同饱和度胶结充填体应力-应变分析 | 第37-42页 |
| 3.3 饱和度—强度关系分析 | 第42-43页 |
| 3.4 不同饱和度胶结充填体破坏模式 | 第43-46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四章 不同饱和度充填体损伤声发射表征 | 第47-55页 |
| 4.1 实验设备及方案 | 第47-49页 |
| 4.1.1 实验设备 | 第47-48页 |
| 4.1.2 实验方案 | 第48-49页 |
| 4.2 不同饱和度胶结充填体声发射特性 | 第49-52页 |
| 4.3 不同饱和度胶结充填体损伤的声发射表征 | 第52-54页 |
| 4.3.1 基于声发射参数的损伤模型 | 第52-53页 |
| 4.3.2 不同饱和度胶结充填体损伤分析 | 第53-54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五章 不同饱和度胶结充填体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 第55-64页 |
| 5.1 胶结充填体本构模型概述 | 第55-56页 |
| 5.2 不同饱和度胶结充填体本构模型 | 第56-61页 |
| 5.2.1 胶结充填体本构关系 | 第56-58页 |
| 5.2.2 本构模型的建立 | 第58-61页 |
| 5.3 损伤特性分析 | 第61-63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4页 |
| 6.2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4-65页 |
| 6.3 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