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现状及危害 | 第12-13页 |
1.1.1 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的现状 | 第12页 |
1.1.2 硝酸盐在地下水中污染的危害 | 第12-13页 |
1.2 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修复技术 | 第13-15页 |
1.2.1 物理化学法 | 第13页 |
1.2.2 生物反硝化法 | 第13-14页 |
1.2.3 化学还原法 | 第14-15页 |
1.3 纳米铁系材料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3.1 纳米铁的特性及改性研究 | 第15-17页 |
1.3.2 纳米铁去除硝酸盐的研究 | 第17-18页 |
1.3.3 纳米铁复合材料去除硝酸盐的研究 | 第18-19页 |
1.4 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2.1 试验材料与仪器 | 第20-21页 |
2.2 纳米材料的制备和表征 | 第21-22页 |
2.2.1 纳米零价铁的制备 | 第21页 |
2.2.2 纳米铁铜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1-22页 |
2.2.3 纳米铁及纳米铁铜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22页 |
2.3 纳米铁铜复合材料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砂柱试验装置 | 第22-23页 |
3 纳米铁去除硝酸盐的研究 | 第23-29页 |
3.1 纳米零价铁的表征 | 第23页 |
3.2 反应条件对纳米零价铁去除硝酸盐效果的影响 | 第23-27页 |
3.2.1 纳米零价铁投加量对去除硝酸盐效果的影响 | 第23-25页 |
3.2.2 初始硝酸盐浓度对去除硝酸盐效果的影响 | 第25-27页 |
3.3 纳米零价铁还原硝酸盐产物分析 | 第27-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纳米铁铜复合材料去除硝酸盐的研究 | 第29-44页 |
4.1 纳米铁铜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29-31页 |
4.2 反应条件对纳米铁铜复合材料去除硝酸盐的影响 | 第31-40页 |
4.2.1 铜负载量对去除硝酸盐效果的影响 | 第31-33页 |
4.2.2 硝酸盐初始浓度对去除硝酸盐效果的影响 | 第33-34页 |
4.2.3 老化时间对去除硝酸盐效果的影响 | 第34-36页 |
4.2.4 溶液中共存离子对去除硝酸盐效果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5 富里酸对去除硝酸盐效果的影响 | 第37-39页 |
4.2.6 溶解氧含量对去除硝酸盐效果的影响 | 第39-40页 |
4.3 纳米铁铜复合材料还原硝酸盐产物分析 | 第40-4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5 纳米铁铜复合材料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砂柱试验研究 | 第44-57页 |
5.1 不同浓度纳米铁铜双金属颗粒悬液的静置沉降时间 | 第44-45页 |
5.1.1 试验方法 | 第44页 |
5.1.2 结果与分析 | 第44-45页 |
5.2 注入浓度对纳米铁铜复合材料运移的影响 | 第45-48页 |
5.2.1 试验方法 | 第45-46页 |
5.2.2 结果与分析 | 第46-48页 |
5.3 注入流速对纳米铁铜复合材料运移的影响 | 第48-51页 |
5.3.1 试验方法 | 第48页 |
5.3.2 结果与分析 | 第48-51页 |
5.4 介质粒径对纳米铁铜复合材料运移的影响 | 第51-53页 |
5.4.1 试验方法 | 第51页 |
5.4.2 结果与分析 | 第51-53页 |
5.5 纳米铁铜复合材料去除硝酸盐的砂柱试验 | 第53-55页 |
5.5.1 试验方法 | 第53页 |
5.5.2 结果与分析 | 第53-5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60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创新点 | 第58页 |
6.3 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