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诚信思想初探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佛教与"诚信" | 第14-25页 |
·关于"诚信" | 第14-16页 |
·"诚信"之含义 | 第14-15页 |
·"诚信"之思想 | 第15-16页 |
·佛教戒律与诚信思想 | 第16-20页 |
·我遵守戒律不杀生 | 第16-17页 |
·我遵守戒律不与取 | 第17页 |
·我遵守戒律不邪淫 | 第17-18页 |
·我遵守戒律不妄语 | 第18-19页 |
·我遵守戒律不饮造成麻痹懈怠的酒类饮料 | 第19页 |
·我遵守戒律不使用高大的席位 | 第19-20页 |
·佛教修为方法与诚信思想 | 第20-22页 |
·正见 | 第20-21页 |
·正思维 | 第21页 |
·正语 | 第21页 |
·正业 | 第21页 |
·正命 | 第21-22页 |
·正精进 | 第22页 |
·正念 | 第22页 |
·正定 | 第22页 |
·佛教心性理论与诚信思想 | 第22-25页 |
·涅槃 | 第23页 |
·超越无明、有漏 | 第23-24页 |
·心解脱、慧解脱 | 第24-25页 |
第二章 佛教诚信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5-32页 |
·信心——诚信的前提 | 第25-27页 |
·正信——诚信的基础 | 第27-29页 |
·法行——诚信的阐释 | 第29-30页 |
·既世——诚信的出路 | 第30页 |
·正道——诚信的保障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佛教诚信思想评析 | 第32-40页 |
·佛教诚信思想的局限 | 第32-33页 |
·思想的理论基础的局限 | 第32页 |
·思想内容的局限 | 第32-33页 |
·思想言说方式的局限 | 第33页 |
·佛教诚信思想的启示 | 第33-35页 |
·佛教诚信思想的意义 | 第35-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5-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