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2-24页 |
1. 中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 第12-14页 |
1.1 古代中医学对病名的认识 | 第12页 |
1.2 古代中医学对先兆流产的病因认识 | 第12-13页 |
1.3 古代中医学对其病机的认识 | 第13页 |
1.4 古代中医学对该病的治疗特点 | 第13-14页 |
2. 现代中医学对该病的认识 | 第14-16页 |
2.1 现代中医学者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4页 |
2.2 现代中医对先兆流产的治疗 | 第14-16页 |
3. 西医学对先兆流产的研究概况 | 第16-24页 |
3.1 病因 | 第16-19页 |
3.2 GA125与先兆流产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3.3 西医治疗概况 | 第21-24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4-35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4页 |
二、临床资料 | 第24-26页 |
1. 病例来源 | 第24页 |
2. 诊断标准 | 第24-26页 |
3. 病例选择标准 | 第2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1. 治疗方法 | 第26-27页 |
2. 观察指标 | 第27-28页 |
3. 疗效判定标准 | 第28页 |
4. 统计设计 | 第28页 |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8-35页 |
(一) 用药前两组基础水平比较 | 第28-30页 |
(二) 临床疗效结果 | 第30-32页 |
(三) E2、P、β-HCG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情况比较 | 第32页 |
(四) CA125相关研究 | 第32-33页 |
(五) 结论 | 第33-35页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35-45页 |
一、立论依据 | 第35-36页 |
二、方药分析 | 第36-37页 |
三、现代药理研究 | 第37-39页 |
四、疗效分析及作用机理探讨 | 第39-43页 |
1. 对先兆流产患者的症状、血清性激素水平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 第39-40页 |
2. E2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价值及养阴清热安胎方对其的影响 | 第40-42页 |
3. CA125在早期先兆流产中的价值及养阴清热安胎方对其的影响 | 第42-43页 |
五、本课题的不足与展望 | 第43-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