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6页 |
1.1 前言 | 第12页 |
1.2 液晶概述 | 第12-26页 |
1.2.1 液晶的定义与分类 | 第12-14页 |
1.2.2 香蕉形液晶简介 | 第14-21页 |
1.2.3 液晶高分子 | 第21-26页 |
1.3 偶氮苯类液晶化合物 | 第26-28页 |
1.3.1 偶氮苯的异构化 | 第26-27页 |
1.3.2 偶氮苯液晶化合物实例 | 第27-28页 |
1.4 液晶嵌段共聚物的研究进展 | 第28-33页 |
1.4.1 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第28-31页 |
1.4.2 嵌段聚合物的形态结构研究 | 第31-33页 |
1.5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33-36页 |
1.5.1 本课题的目的意义 | 第33-34页 |
1.5.2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 第34-35页 |
1.5.3 本课题的特色及创新之处 | 第35-36页 |
第二章 偶氮类香蕉形液晶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 第36-62页 |
2.1 前言 | 第36-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49页 |
2.2.1 原料与试剂 | 第37-38页 |
2.2.2 仪器与测试 | 第38-39页 |
2.2.3 丙烯酸酯类单偶氮香蕉形液晶单体 Mazo 的合成 | 第39-45页 |
2.2.4 甲基丙烯酸酯类双偶氮香蕉形液晶单体 Dazo 的合成 | 第45-47页 |
2.2.5 甲基丙烯酸酯类双偶氮香蕉形液晶交联剂 DyDazo 的合成 | 第47-4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1页 |
2.3.1 偶氮类香蕉形液晶单体的分子设计及合成路线的选择 | 第49-51页 |
2.3.2 偶氮类香蕉形液晶单体的结构表征 | 第51-54页 |
2.3.3 偶氮类香蕉形液晶单体的热力学性能和液晶性的表征 | 第54-59页 |
2.3.4 偶氮类香蕉形液晶单体的光响应性分析 | 第59-6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三章 侧链型偶氮类香蕉形液晶均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62-79页 |
3.1 前言 | 第6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3.2.1 原料与试剂 | 第62-63页 |
3.2.2 仪器与测试 | 第63页 |
3.2.3 以聚丙烯酸酯为主链的侧链型单偶氮香蕉形液晶均聚物的合成 | 第63-64页 |
3.2.4 以聚甲基丙烯酸酯为主链的侧链型双偶氮香蕉形液晶均聚物的合成 | 第64-6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65-77页 |
3.3.1 侧链型偶氮类香蕉形液晶均聚物的合成路线的选择 | 第65页 |
3.3.2 侧链型偶氮类香蕉形液晶均聚物的结构表征 | 第65-68页 |
3.3.3 侧链型偶氮类香蕉形液晶均聚物的热力学性质及液晶性表征 | 第68-75页 |
3.3.4 侧链型偶氮类香蕉形液晶均聚物的光响应性分析 | 第75-7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四章 偶氮类香蕉形液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79-91页 |
4.1 前言 | 第79-80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80-83页 |
4.2.1 原料与试剂 | 第80页 |
4.2.2 仪器与测试 | 第80页 |
4.2.3 丙烯酸正丁酯的精制 | 第80页 |
4.2.4 溴化亚铜的制备 | 第80-81页 |
4.2.5 偶氮类香蕉形液晶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第81-8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3-90页 |
4.3.1 偶氮类香蕉形液晶嵌段共聚物合成路线的选择与调整 | 第83-84页 |
4.3.2 偶氮类香蕉形液晶嵌段共聚物的结构表征 | 第84-88页 |
4.3.3 偶氮类香蕉形液晶嵌段共聚物的热力学性质及相分离行为表征 | 第88-89页 |
4.3.4 偶氮类香蕉形液晶嵌段共聚物的光响应性分析 | 第89-9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100页 |
附录:部分中间产物的核磁谱图 | 第100-10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108页 |
附件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