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3页 |
1.1 能源问题以及氢能概述 | 第11页 |
1.2 氢气的储存 | 第11-15页 |
1.2.1 气态储存 | 第12页 |
1.2.2 液态储存 | 第12页 |
1.2.3 固态储存 | 第12-15页 |
(1)碳质吸附材料 | 第13页 |
(2)沸石和有机金属骨架化合物 | 第13页 |
(3)配位氢化物 | 第13-14页 |
(4)储氢合金 | 第14-15页 |
1.3 储氢合金的储氢机理 | 第15-19页 |
1.3.1 储氢材料的热力学特性 | 第15-18页 |
1.3.2 储氢材料的动力学特性 | 第18-19页 |
1.4 Mg 基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9-27页 |
1.4.1 改善 Mg 基储氢性能的主要方法 | 第20页 |
1.4.2 纳米化改性 | 第20页 |
1.4.3 合金化改性 | 第20-21页 |
1.4.4 添加催化剂改性 | 第21-22页 |
(1)金属单质催化 | 第21-22页 |
(2)金属氧化物,卤化物催化 | 第22页 |
1.4.5 多相复合改性 | 第22-23页 |
1.4.6 界面弹性应变影响热力学 | 第23-27页 |
1.5 微纳米核壳结构概述 | 第27-31页 |
1.5.1 微纳米核壳结构定义及分类 | 第27-28页 |
1.5.2 微纳米核壳结构的特点及应用 | 第28-29页 |
(1)外壳对内核的性能改善 | 第28-29页 |
(2)内核对外壳的性能改善 | 第29页 |
(3)内核和外壳的协同效应 | 第29页 |
1.5.3 核壳结构在储氢中的应用 | 第29-31页 |
1.6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1.6.1 课题的提出 | 第31页 |
1.6.2 研究意义 | 第31-32页 |
1.6.3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33-38页 |
2.1 材料制备 | 第33-34页 |
2.1.1 真空冻干机 | 第34页 |
2.2 结构分析方法 | 第34-36页 |
2.2.1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4-35页 |
2.2.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EM) | 第35-36页 |
2.3 储氢性能测试 | 第36-38页 |
2.3.1 AMC | 第36页 |
2.3.2 质谱(MS)测试仪 | 第36-38页 |
第三章 Mg@Ni 核壳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38-51页 |
3.1 引言 | 第38页 |
3.2 Ni 壳层的选择 | 第38-39页 |
3.3 Mg@Ni 制备方法 | 第39-46页 |
3.3.1 球磨 Mg 粉+NiCl_2+THF 体系 | 第40-42页 |
3.3.2 球磨 Mg 粉+乙酰丙酮镍(Ni(acac)_2)+油胺(OAm)体系 | 第42-46页 |
3.4 雾化球形 Mg 粉+乙酰丙酮镍(Na(acac)_2)+油胺(OAm)体系 | 第46-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Mg@MgF_2核壳结构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51-68页 |
4.1 引言 | 第51页 |
4.2 MgF_2层的选择 | 第51-53页 |
4.3 Mg@MgF_2制备方法 | 第53-67页 |
4.3.1 40%浓 HF+Mg(L)体系 | 第53-58页 |
4.3.2 三乙胺三氢氟酸盐(NEt_3.3HF)+Mg(L)体系 | 第58-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纳米 Mg 颗粒的制备与 F 化 | 第68-76页 |
5.1 绪论 | 第68-69页 |
5.2 纳米 Mg 颗粒的制备 | 第69-73页 |
5.3 纳米 Mg 颗粒 F 化 | 第73-75页 |
5.3.1 离心后 Mg 粉+ NEt_3.3HF 体系 | 第73-74页 |
5.3.2 DMF-Mg 胶体+NEt_3.3HF 体系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全文总结和工作展望 | 第76-78页 |
全文总结 | 第76-77页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7页 |
致谢 | 第87-89页 |
附件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