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与韦注语言对比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1页 |
| 一、韦昭与《国语》注 | 第9页 |
| 二、《国语》韦注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 第二章 词汇对比研究 | 第11-26页 |
| 第一节 《国语》与韦注复音词的数量分析 | 第11-13页 |
| 第二节 复音词对比研究 | 第13-26页 |
| 一、合成词 | 第13-25页 |
| (一) 复合式 | 第13-23页 |
| (二) 派生式 | 第23-24页 |
| (三) 凝合式 | 第24-25页 |
| 二、虚词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语法对比研究 | 第26-50页 |
| 第一节 韦注中出现表特殊动宾关系的形式标志 | 第26-30页 |
| 一、韦注中的使动用法 | 第27-28页 |
| 二、韦注中的意动用法 | 第28-29页 |
| 三、韦注中的为动用法 | 第29-30页 |
| 第二节 韦注词组结构的明晰化 | 第30-33页 |
| 一、韦注偏正结构的明晰化 | 第30-31页 |
| 二、韦注主谓结构的明晰化 | 第31页 |
| 三、韦注并列结构的明晰化 | 第31-32页 |
| 四、韦注动宾结构的明晰化 | 第32页 |
| 五、韦注动补结构的明晰化 | 第32-33页 |
| 第三节 关联词语的变化 | 第33-41页 |
| 一、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 第33-34页 |
| 二、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 | 第34-37页 |
| 三、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 第37-38页 |
| 四、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 | 第38页 |
| 五、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 第38-40页 |
| 六、扩展“紧缩复句” | 第40-41页 |
| 第四节 增补省略成分 | 第41-45页 |
| 一、增补主语 | 第41-43页 |
| 二、增补谓语 | 第43页 |
| 三、增补宾语 | 第43-44页 |
| 四、增补定语 | 第44页 |
| 五、增补状语 | 第44-45页 |
| 六、增补补语 | 第45页 |
| 第五节 词序的变化 | 第45-47页 |
| 一、中补结构向状中结构转变 | 第45-46页 |
| 二、宾语前置向宾语后置转变 | 第46-47页 |
| 第六节 被动句式的变化 | 第47-50页 |
| 一、加入“为……所”表示被动 | 第47页 |
| 二、加入“见”表示被动 | 第47-48页 |
| 三、加入“见……於”表示被动 | 第48页 |
| 四、加入“於”表示被动 | 第48页 |
| 五、加入“所”表示被动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0-51页 |
| 注释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后记 | 第54-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