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0-16页 |
0.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0.2.1 相关理论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0.2.2 区域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0.3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0.4 主要研究工作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6-20页 |
1.1 构造发育特征 | 第16-18页 |
1.2 沉积地层特征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断裂构造特征及形成演化 | 第20-41页 |
2.1 断裂发育及分布特征 | 第20-24页 |
2.1.1 断裂纵向发育特征 | 第20-21页 |
2.1.2 断裂平面发育特征 | 第21-24页 |
2.2 断裂形成演化历史 | 第24-32页 |
2.2.1 断裂活动期研究 | 第24-29页 |
2.2.2 断裂形成演化历史 | 第29-32页 |
2.3 断裂系统划分及输导断裂厘定 | 第32-38页 |
2.3.1 断裂系统划分 | 第34-37页 |
2.3.2 输导断裂厘定及分布特征 | 第37-38页 |
2.4 断裂相关褶皱类型、分布特征 | 第38-41页 |
2.4.1 断裂相关褶皱类型 | 第38-39页 |
2.4.2 断裂相关褶皱形成的正向构造及其分布特征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砂体展布及沉积微相特征 | 第41-47页 |
3.1 物源分析 | 第41页 |
3.2 沉积微相特征 | 第41-43页 |
3.3 砂体展布特征 | 第43-47页 |
第四章 油分布特征及油藏类型 | 第47-52页 |
4.1 油分布特征 | 第47-50页 |
4.1.1 油平面分布特征 | 第47-48页 |
4.1.2 油纵向分布特征 | 第48-50页 |
4.2 油藏类型 | 第50-52页 |
4.2.1 断层圈闭油藏 | 第50页 |
4.2.2 断层遮挡油藏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油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 | 第52-65页 |
5.1 油成藏要素因素及其特征 | 第52-59页 |
5.1.1 源岩及其特征 | 第52-53页 |
5.1.2 圈闭及其特征 | 第53-54页 |
5.1.3 输导通道类型及其特征 | 第54-59页 |
5.2 油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及其特征 | 第59页 |
5.3 油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 | 第59-62页 |
5.3.1 输导通道控制着油成藏分布的范围 | 第59-61页 |
5.3.2 圈闭发育区是油聚集分布的有利部位 | 第61-62页 |
5.3.3 只有被输导通道沟通的圈闭是油聚集的有效圈闭 | 第62页 |
5.4 油气成藏模式 | 第62-65页 |
第六章 有利目标预测 | 第65-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详细摘要 | 第74-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