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氧化甲苯的MnOX-CeO2粉末的表面活性物种及负载型整体式催化剂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4页
        1.1.1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现状、来源及危害第11-12页
        1.1.2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控制技术第12-14页
    1.2 用于去除 VOCs 的催化剂第14-21页
        1.2.1 活性组分第14-16页
        1.2.2 本实验选用催化剂活性组分的研究进展第16-18页
        1.2.3 催化剂载体第18-20页
        1.2.4 制备方法第20-21页
    1.3 吸附-催化协同技术的研究进展第21页
    1.4 研究设想与主要研究内容第21-25页
        1.4.1 研究设想第21-22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2-25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5-33页
    2.1 实验材料及仪器设备第25-26页
        2.1.1 材料第25页
        2.1.2 化学试剂第25-26页
        2.1.3 实验用气体第26页
    2.2 催化剂表征第26-28页
        2.2.1 扫描电镜分析(SEM)第26-27页
        2.2.2 比表面积分析(BET)第27页
        2.2.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7页
        2.2.4 程序升温还原反应(H_2-TPR)第27-28页
        2.2.5 程序升温氧化(O_2-TPD)第28页
        2.2.6 X-射线电子能谱(XPS)第28页
        2.2.7 拉曼光谱(Raman)第28页
    2.3 实验方案设计第28-32页
        2.3.1 活性评价装置第28-31页
        2.3.2 活性评价的实验条件第31-32页
    2.4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催化剂表面活性物种研究第33-43页
    3.1 引言第33页
    3.2 实验部分第33-34页
        3.2.1 催化剂制备第33-34页
        3.2.2 活性评价和表征第3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4-42页
        3.3.1 活性评价第34-35页
        3.3.2 XRD 和 BET第35-37页
        3.3.3 H_2-TPR第37-38页
        3.3.4 O_2-TPD第38-39页
        3.3.5 Raman第39-40页
        3.3.6 XPS第40-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MnO_x(0.5)-CeO_2 催化剂表面活性物种演变历程研究第43-53页
    4.1 引言第43页
    4.2 实验部分第43-44页
        4.2.1 催化剂制备第43-44页
        4.2.2 催化剂的活性测试和表征第44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44-51页
        4.3.1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44-45页
        4.3.2 XRD 和 BET第45-46页
        4.3.3 H_2-TPR第46-47页
        4.3.4 MnO_x(0.5)-CeO_2 催化剂不同气氛下原位拉曼研究第47-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MnO_X-CeO_2/蜂窝沸石整体式催化剂降解甲苯的性能研究第53-64页
    5.1 引言第53页
    5.2 实验部分第53-55页
        5.2.1 催化剂制备第53-54页
        5.2.2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与表征第54-55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55-63页
        5.3.1 活性评价第55-57页
        5.3.2 XRD第57-58页
        5.3.3 SEM第58-59页
        5.3.4 BET第59-60页
        5.3.5 H_2-TPR第60-61页
        5.3.6 甲苯浓度和空速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第61-62页
        5.3.7 催化剂的稳定性第62-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与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件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氟硼吡咯类染料的合成、同质多晶现象及发光性能研究
下一篇:基于新型芳香二胺的聚酰亚胺的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