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文人禅词研究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页 |
1.2 选题的依据 | 第12-13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禅与禅词 | 第15-24页 |
2.1 禅宗的发展与兴盛 | 第15-19页 |
2.1.1 禅宗的传入及其与中国文化的结合 | 第15-18页 |
2.1.2 宋代禅风的变化与发展 | 第18-19页 |
2.2. 禅对词的影响 | 第19-21页 |
2.2.1. 禅对词人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2. 禅对词创作内涵的深化 | 第20-21页 |
2.2.3. 禅对词创作形式的丰富 | 第21页 |
2.3 禅词 | 第21-24页 |
2.3.1. 禅词的产生 | 第21-22页 |
2.3.2. 禅词的定义与分类 | 第22-23页 |
2.3.3. 禅词的特点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北宋时期文人的禅词创作 | 第24-32页 |
3.1 解读北宋时期的禅词文人特质 | 第24-26页 |
3.1.1. 北宋社会经济对禅词文人创作的影响 | 第24-25页 |
3.1.2. 北宋时期独特的文化精神 | 第25-26页 |
3.2 文人禅词创作的成就与特点 | 第26-32页 |
3.2.1. 成就 | 第26-28页 |
3.2.2. 特点 | 第28-32页 |
第四章 北宋文人禅词创作中情感的佛理禅意 | 第32-43页 |
4.1 情归何处 | 第32-39页 |
4.1.1. 宦海沉浮,终安淡泊 | 第32-35页 |
4.1.2. 官位不显,寄情佛禅 | 第35-37页 |
4.1.3. 拘泥事情,滋以消遣 | 第37-39页 |
4.2 禅词中展现出的社会生活信仰 | 第39-40页 |
4.3 禅词与中国文化精神 | 第40-43页 |
4.3.1. 从信仰到文化的和合 | 第40-41页 |
4.3.2. 对于自我的挣扎与追求 | 第41-43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