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KE-7100)智能断路器在平山配网中的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12-13页 |
| 第2章 配网系统相关技术分析 | 第13-21页 |
| 2.1 EPON 通信技术 | 第13页 |
| 2.2 工业以太网技术 | 第13-14页 |
| 2.2.1 技术简介 | 第13-14页 |
| 2.2.2 关键技术 | 第14页 |
| 2.3 IEC61850 标准 | 第14-15页 |
| 2.4 电子式互感器 | 第15-16页 |
| 2.5 在线监测技术 | 第16-18页 |
| 2.5.1 技术原理 | 第16-17页 |
| 2.5.2 功能实现 | 第17-18页 |
| 2.6 永磁操动机构工作原理 | 第18-20页 |
| 2.6.1 永磁操动机构的原理 | 第19页 |
| 2.6.2 永磁操动机构的典型结构 | 第19页 |
| 2.6.3 不同永磁机构性能比较 | 第19-20页 |
| 2.6.4 智能永磁真空断路器的不同类型及选择 | 第20页 |
| 2.7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3章 智能断路器的设计 | 第21-31页 |
| 3.1 控制装置技术参数 | 第21-23页 |
| 3.2 控制装置保护功能逻辑 | 第23-28页 |
| 3.2.1 三段电流保护原理及其实现 | 第23-28页 |
| 3.3 数据采集模块 | 第28-29页 |
| 3.4 电源模块 | 第29-30页 |
| 3.4.1 电池管理模块 | 第29页 |
| 3.4.2 蓄电池 | 第29-30页 |
| 3.5 信号输入输出模块 | 第3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4章 智能断路器应用研究 | 第31-51页 |
| 4.1 平山县配电网现状 | 第31-33页 |
| 4.2 智能断路器应用方案 | 第33-39页 |
| 4.2.1 配网中智能断路器安装 | 第33-38页 |
| 4.2.2 配网中智能断路器保护定值管理 | 第38页 |
| 4.2.3 配网中智能开关通讯管理 | 第38-39页 |
| 4.3 智能断路器实现的功能 | 第39-42页 |
| 4.3.1 遥测功能 | 第39页 |
| 4.3.2 遥信、遥控功能 | 第39-40页 |
| 4.3.3 事件顺序记录 | 第40页 |
| 4.3.4 设备自诊断及自恢复功能 | 第40页 |
| 4.3.5 保护功能 | 第40页 |
| 4.3.6 后备电源功能 | 第40页 |
| 4.3.7 通信功能 | 第40-41页 |
| 4.3.8 手持 PDA 工具功能介绍 | 第41-42页 |
| 4.4 控制装置的操作方法 | 第42-49页 |
| 4.4.1 就地操作方法 | 第42-43页 |
| 4.4.2 GSM 短信功能实现 | 第43-44页 |
| 4.4.3 GPRS 通讯功能的操作流程 | 第44-46页 |
| 4.4.4 以太网通讯功能操作 | 第46-49页 |
| 4.5 取得成果 | 第49-50页 |
| 4.5.1 提高了平山县城的供电可靠性 | 第49-50页 |
| 4.5.2 取得的经济效益 | 第50页 |
| 4.5.3 取得的社会效益 | 第50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51-52页 |
| 5.1 结论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5-56页 |
| 作者简介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