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 前言 | 第11-14页 |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1-13页 |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3-14页 |
| 对象和方法 | 第14-16页 |
| 1.1 组织标本 | 第14页 |
| 1.2 主要材料和试剂 | 第14页 |
| 1.2.1 第一抗体 | 第14页 |
| 1.2.2 第二抗体 | 第14页 |
| 1.2.3 柠檬酸盐修复缓冲液PH 6.0±0.1 | 第14页 |
| 1.2.4 柠檬酸盐修复缓冲液PH 7.0 | 第14页 |
| 1.2.5 显色剂 | 第14页 |
| 1.3 方法 | 第14-15页 |
| 1.4 结果判断 | 第15页 |
| 1.5 统计学处理 | 第15-16页 |
| 结果 | 第16-22页 |
| 2.1 2组RhoB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情况比较 | 第16页 |
| 2.2 NSCLC组RhoB、E-cadherin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 第16-18页 |
| 2.3 NSCLC组RhoB与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 第18页 |
| 2.4 RhoB、E-cadherin的表达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 | 第18-21页 |
| 2.5 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 | 第21-22页 |
| 讨论 | 第22-27页 |
| 3.1 RhoB | 第22-23页 |
| 3.1.1 Rho亚家族简介 | 第22页 |
| 3.1.2 RhoB在肿瘤中的作用 | 第22-23页 |
| 3.2 E-cadherin在肿瘤中的作用 | 第23-24页 |
| 3.3 RhoB与E-cadherin的关系 | 第24-27页 |
| 3.3.1 RhoB、E-cadherin与肿瘤发生的信号传导通路 | 第24-25页 |
| 3.3.2 Rho亚家族与细胞粘附分子的关系 | 第25-27页 |
| 结论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3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33-34页 |
| 附录 | 第34-39页 |
| 综述 | 第39-59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52-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