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一种新型滚球隔震支座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9页
   ·引言第10-11页
   ·隔震技术的原理及优越性第11-12页
   ·隔震的方法第12-13页
   ·基础隔震的分类及各自特点第13-14页
   ·国内外隔震技术的应用第14-16页
   ·基础隔震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第16-17页
     ·隔震层位移过大的问题第16页
     ·竖向隔震的问题第16-17页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第17-19页
第2章 SMA-滚球隔震支座的设计与研究第19-33页
   ·隔震结构的基本特性第19-20页
   ·滚动隔震装置的模型第20-25页
     ·滚球加弹簧复位装置模型第20-21页
     ·滚球带凹形复位板隔震装置模型第21-25页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第25-28页
     ·SMA 介绍第25-27页
     ·带有塑性理论特点的形状记忆合金本构模型第27-28页
   ·新型滚球隔震支座的研制第28-29页
   ·SMA 拉索受力分析及新型隔震装置的运动方程的建立第29-31页
   ·新型滚球隔震支座的优点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3章 SMA-滚球隔震装置的动态特性及优化分析第33-43页
   ·数值积分方法与MATLAB 求解函数ode45 的介绍第33-34页
     ·龙格-库塔方法第33-34页
     ·ode45 函数第34页
   ·隔震装置的动态特性及地震反应分析第34-39页
     ·地面谐运动下的动态特性分析第34-36页
     ·地震响应特性分析第36-39页
   ·SMA-滚球带凹形复位板隔震装置的优化第39-41页
     ·参数的选定第39页
     ·凹形复位板的半径 R 对隔震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第39-40页
     ·摩擦系数μ0 对隔震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SMA-滚球隔震支座的动力时程分析第43-59页
   ·单质点基础隔震体系结构的动力分析第43-44页
     ·动力分析模型第43页
     ·隔震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第43-44页
   ·多质点基础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第44-47页
     ·多质点隔震计算模型第44-45页
     ·隔震结构动力分析第45页
     ·系统刚度矩阵第45-46页
     ·系统质量矩阵第46页
     ·阻尼矩阵第46-47页
   ·振动方程的积分方法第47-49页
   ·隔震体系上部结构的恢复力模型第49-53页
     ·退化三线形模型第49-50页
     ·恢复力模型参数计算第50-53页
   ·算例与分析第53-58页
     ·隔震与未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位移、加速度反应比较第54-56页
     ·隔震与未隔震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层间剪力、层间位移比较第56-57页
     ·罕遇水平地震作用下程序计算结果的分析第57-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5章 竖向隔震装置碟簧的设计与研究第59-71页
   ·碟形弹簧竖向减震的原理第59-60页
   ·普通碟形弹簧第60页
   ·碟簧组成形式第60-61页
   ·碟形弹簧的设计计算第61-63页
   ·碟形弹簧与滚球隔震支座的组合方式第63-64页
     ·刚度计算第63页
     ·碟簧滚球隔震支座的优点第63-64页
   ·竖向隔震结构的动力分析模型第64-67页
     ·基本假定第64页
     ·竖向地震下隔震结构的运动方程第64-66页
     ·隔震装置的非线性本构关系第66-67页
   ·算例与分析第67-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6章 结论及展望第71-73页
   ·结论第71-72页
   ·展望第72-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7-78页
致谢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钢框架梁端翼缘盖板加强型节点力学性能研究
下一篇:型钢混凝土复合受扭构件的抗扭刚度和变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