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7-9页 |
第一章 早期文化中的形影观念 | 第9-19页 |
1.1 上古时期的“影” | 第9-13页 |
1.1.1 “影景同字”与“土圭测影” | 第9-10页 |
1.1.2 形影相随 | 第10-13页 |
1.2 魏晋时期形神观念中的“影” | 第13-19页 |
1.2.1 释慧远《万佛影铭》 | 第14-16页 |
1.2.2 陶潜《形影神》 | 第16-19页 |
第二章 以影取形 | 第19-32页 |
2.1 灯下取影 | 第19-23页 |
2.2 墨竹与墨梅 | 第23-32页 |
2.2.1 墨竹与竹影 | 第23-28页 |
2.2.2 墨梅与梅影 | 第28-29页 |
2.2.3 影子与水墨 | 第29-32页 |
第三章 舍形悦影 | 第32-44页 |
3.1“舍形悦影”的提出 | 第32-37页 |
3.2 舍形悦影的内涵 | 第37-40页 |
3.2.1 山水画语境中的内涵 | 第37-38页 |
3.2.2 写意语境中的意义 | 第38-40页 |
3.3 中国画“影”的审美意境初探 | 第40-44页 |
3.3.1 影的审美意象 | 第40-41页 |
3.3.2 《后赤壁赋图》中的影 | 第41-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