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河地区海水入侵综合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第一章 国内外及本地区海水入侵研究概况 | 第12-15页 |
| ·国外关于海水入侵的研究 | 第12-13页 |
| ·国内关于海水入侵的研究 | 第13-14页 |
| ·本地区海水入侵的研究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5-24页 |
| ·气候 | 第16页 |
| ·水文 | 第16-17页 |
| ·第四纪地质 | 第17-19页 |
| ·区域地貌 | 第19-20页 |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0-22页 |
| ·海水入侵机制及类型 | 第22-24页 |
| 第三章 海水入侵现状监测 | 第24-40页 |
| ·水化学方法 | 第24-33页 |
| ·氯离子浓度监测 | 第25-27页 |
| ·矿化度监测 | 第27-29页 |
| ·电导率监测 | 第29-30页 |
| ·pH 值的监测 | 第30-31页 |
| ·水位监测 | 第31-32页 |
| ·降雨量的监测 | 第32-33页 |
| ·高密度电法 | 第33-38页 |
| ·高密度电法理论依据 | 第33-37页 |
| ·咸淡水分界面特征值的确定 | 第37页 |
| ·海水入侵界面确定的依据 | 第37-38页 |
| ·小结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海水入侵的危害影响 | 第40-45页 |
| ·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影响居民身体健康 | 第40页 |
| ·对农业的影响 | 第40-43页 |
| ·对工业的影响 | 第43-44页 |
| ·自然生态系统的逆向演替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海水入侵的主要原因 | 第45-50页 |
| ·自然因素 | 第45-48页 |
| ·持续干旱少雨 | 第45-46页 |
|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46-47页 |
| ·第四纪地质 | 第47页 |
| ·地貌因素 | 第47页 |
| ·风暴潮影响 | 第47-48页 |
| ·人为因素 | 第48-50页 |
| ·超量开采地下水 | 第48页 |
| ·上游人工蓄水工程的影响 | 第48页 |
| ·海水养殖、晒盐的影响 | 第48-50页 |
| 第六章 海水人侵的防治对策 | 第50-56页 |
| ·合理开采地下水 | 第50-51页 |
| ·调整产业结构 | 第51-52页 |
| ·进行地下水人工回灌 | 第52-53页 |
| ·加强河道管理,防止海水顺河倒灌 | 第53页 |
| ·合理开发利用海岸滩涂 | 第53页 |
| ·生态防治 | 第53-54页 |
| ·化工基地的建设 | 第54-56页 |
| ·化工基地具体位置 | 第55-56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6-57页 |
| ·结论 | 第56页 |
| ·建议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发表文章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