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文教、卫生管理法令论文

我国医疗纠纷鉴定制度的法律问题与对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医疗纠纷鉴定制度的基本内容第9-14页
    1.1 医疗纠纷鉴定制度的背景第9-10页
    1.2 医疗纠纷鉴定制度相关概念第10-12页
        1.2.1 医疗纠纷鉴定的概念第10-11页
        1.2.2 医疗纠纷鉴定的性质第11页
        1.2.3 医疗损害与医疗事故第11-12页
    1.3 医疗纠纷鉴定的类别及法律功能第12-14页
        1.3.1 医疗纠纷鉴定的主要类别第12-13页
            1.3.1.1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第12页
            1.3.1.2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第12-13页
        1.3.2 医疗纠纷鉴定的法律功能第13-14页
            1.3.2.1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法律功能第13页
            1.3.2.2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的法律功能第13-14页
第二章 我国医疗纠纷鉴定制度的法律问题第14-22页
    2.1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的法律问题第14-17页
        2.1.1 鉴定组织身份不明,缺乏中立第14-15页
        2.1.2 鉴定人员缺乏中立第15页
        2.1.3 鉴定程序不完善第15-16页
            2.1.3.1 鉴定启动缺乏主动第15-16页
            2.1.3.2 鉴定回避流于形式第16页
            2.1.3.3 鉴定中调查方式缺乏对抗性第16页
        2.1.4 鉴定结论内容单一第16-17页
        2.1.5 鉴定缺乏有效的救济途径第17页
    2.2 医疗损害司法鉴定制度的法律问题第17-19页
        2.2.1 鉴定组织缺乏中立第18页
        2.2.2 鉴定人员缺乏专业性第18-19页
        2.2.3 鉴定缺乏监督第19页
    2.3 医疗纠纷鉴定二元模式在实践中的冲突及影响第19-22页
        2.3.1 二元模式在司法实践中造成的适用冲突第20-21页
            2.3.1.1 《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前的适用冲突第20页
            2.3.1.2 《侵权责任法》出台之后的适用冲突第20-21页
        2.3.2 二元模式造成纠纷长期难以化解第21-22页
第三章 完善我国医疗纠纷鉴定制度的法律对策第22-29页
    3.1 完善鉴定组织的设置第22-23页
        3.1.1 建立统一的受卫生行政部门监管的鉴定组织第22页
        3.1.2 区分医疗纠纷鉴定在行政处理与民事诉讼中的不同应用第22-23页
    3.2 完善鉴定人员的设置第23-24页
        3.2.1 明确鉴定人员的权责范围第23页
        3.2.2 完善鉴定人员的构成第23-24页
        3.2.3 加强鉴定人员法律培训第24页
    3.3 完善鉴定程序的设置第24-26页
        3.3.1 完善鉴定程序的主动启动途径第24页
        3.3.2 保证回避制度的实施第24-25页
        3.3.3 增加鉴定中的辩论环节第25-26页
    3.4 完善鉴定结论第26-27页
        3.4.1 明确对鉴定结论的统一适用第26页
        3.4.2 完善鉴定结论内容第26页
        3.4.3 完善对鉴定结论的相关责任追究制度第26-27页
    3.5 增加对鉴定有异议的救济途径第27-29页
        3.5.1 建立卫生行政部门对鉴定结论的听证制度第27页
        3.5.2 确立鉴定的复议程序第27页
        3.5.3 明确鉴定行为的行政可诉性第27-29页
结语第29-30页
参考文献第30-32页
致谢第32页

论文共3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对创伤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量效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1094位老年皮肤病住院病人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