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第一章 古代司法“青天”人物主要共同特征 | 第13-22页 |
第一节 廉洁勤俭,清贫敬业 | 第13-16页 |
一、廉洁自律,勤俭节约 | 第13-14页 |
二、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 第14-16页 |
第二节 秉公执法,政绩卓著 | 第16-17页 |
第三节 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 第17-18页 |
第四节 明察善断,除恶扬善 | 第18-19页 |
第五节 重情重理,众望所归 | 第19-22页 |
一、为情为理,调解息讼 | 第19-21页 |
二、为情为理,依体断案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古代民众崇拜“青天”的原因 | 第22-36页 |
第一节 “青”之崇拜 | 第22-29页 |
一、对贪官酷吏的深恶痛绝 | 第23-26页 |
二、传统义利观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三、清官文化的日益发展 | 第27-29页 |
第二节 “天”之崇拜 | 第29-36页 |
一、认为司法官员执法是在替天行道 | 第31-32页 |
二、崇拜“青天”完美的道德 | 第32-33页 |
三、“父母官”意识 | 第33-36页 |
第三章 “青天”崇拜的不良后果 | 第36-45页 |
第一节 法律权威的缺失 | 第36-38页 |
一、情理的过多运用 | 第36-37页 |
二、个人因素起关键作用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司法难与行政相分离 | 第38-40页 |
一、崇拜“青天”的无限理性 | 第38-39页 |
二、全能司法官意识 | 第39-40页 |
第三节 重实体,轻程序 | 第40-42页 |
一、坚决除恶扬善的理念 | 第40-41页 |
二、法律程序主观化 | 第41-42页 |
第四节 个体意识欠缺 | 第42-45页 |
一、过分依赖于“青天” | 第42页 |
二、压抑个体的发展 | 第42-43页 |
三、立足民本,与民主存在显著差异 | 第43-45页 |
第四章 正视“青天”崇拜 | 第45-47页 |
第一节 盲目崇拜应剔除,人格品质应提倡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将崇敬转变为监督和问责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