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13-25页 |
1.1 含氮废水研究概述 | 第13-16页 |
1.1.1 含氮废水处理现状 | 第13-14页 |
1.1.2 脱氮工艺中外加碳源的研究 | 第14-16页 |
1.2 曝气生物滤池 | 第16-20页 |
1.2.1 曝气生物滤池概述 | 第16-18页 |
1.2.2 曝气生物滤池填料的选择 | 第18-20页 |
1.3 废水中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 第20-22页 |
1.3.1 利用农业废弃物制作活性炭 | 第20-21页 |
1.3.2 利用农业废弃物制作生物吸附剂 | 第21-22页 |
1.3.3 农业废弃物作为微生物载体 | 第22页 |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1.4.2 创新点 | 第23-24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 试验部分 | 第25-34页 |
2.1 试验仪器与材料 | 第25-28页 |
2.1.1 主要仪器 | 第25-26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6-27页 |
2.1.3 供试材料 | 第27-28页 |
2.2 PCRM的制备与优化试验 | 第28-30页 |
2.2.1 制备工艺 | 第28页 |
2.2.2 制备方法 | 第28-29页 |
2.2.3 填料最优配比 | 第29页 |
2.2.4 填料性能表征 | 第29-30页 |
2.2.5 填料动态释碳脱氮试验 | 第30页 |
2.3 BAF挂膜启动及稳定运行试验 | 第30-32页 |
2.3.1 试验装置 | 第30-31页 |
2.3.2 活性污泥的驯化 | 第31页 |
2.3.3 BAF挂膜启动及稳定运行 | 第31-32页 |
2.4 PCRMBAF反硝化脱氮工艺特性研究试验 | 第32页 |
2.4.1 不同HRT的对比 | 第32页 |
2.4.2 不同停曝时间的对比 | 第32页 |
2.5 PCRMBAF与CACBAF沿程生物化学特性对比试验 | 第32-34页 |
2.5.1 沿程化学参数测试 | 第32-33页 |
2.5.2 沿程填料微生物指标观察 | 第33页 |
2.5.3 沿程填料表面及内部结构观察 | 第33-3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4-70页 |
3.1 PCRM的结果与讨论 | 第34-46页 |
3.1.1 PCRM的制备 | 第34页 |
3.1.2 PCRM的优化配方 | 第34-37页 |
3.1.3 PCRM的物理性能 | 第37-39页 |
3.1.4 PCRM静态释碳性能 | 第39-41页 |
3.1.5 PCRM动态释碳及脱氮效果 | 第41-44页 |
3.1.6 PCRM氨氮吸附性能 | 第44-46页 |
3.2 BAF挂膜启动及稳定运行的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3.2.1 启动期间CODcr的去除情况对比 | 第46-48页 |
3.2.2 启动期间pH、DO的变化规律 | 第48-50页 |
3.3 PCRMBAF反硝化脱氮工艺特性的结果与讨论 | 第50-61页 |
3.3.1 HRT对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影响 | 第50-53页 |
3.3.2 HRT对总氮的影响 | 第53-55页 |
3.3.3 HRT对COD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4 停曝时间对氨氮、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影响 | 第56-59页 |
3.3.5 停曝时间对总氮的影响 | 第59-61页 |
3.4 PCRMBAF沿程生物化学特性对比试验的结果与讨论 | 第61-66页 |
3.4.1 DO和氮素的沿程变化情况 | 第61-62页 |
3.4.2 硝态氮和pH沿程浓度变化情况 | 第62-63页 |
3.4.3 TN沿程髙度的变化 | 第63-64页 |
3.4.4 COD和COD去除率沿程变化情况 | 第64-65页 |
3.4.5 生物膜量沿程变化情况 | 第65-66页 |
3.5 沿程生物膜及生物相形态变化 | 第66-70页 |
3.5.1 生物相形态的变化 | 第66-67页 |
3.5.2 PCRM表面形态的变化 | 第67-68页 |
3.5.3 CAC填料表面形态的变化 | 第68-70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4.1 结论 | 第70页 |
4.2 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