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导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侦查讯问阶段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现实困境 | 第13-17页 |
一、司法资源配置困难制约制度建设 | 第13-14页 |
二、执行随意度大,录音录像资料缺乏客观中立性 | 第14-15页 |
三、长期形成的办案程序和讯问技巧难以适应新的侦查讯问规范 | 第15-16页 |
四、办案单位拒不出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侦查讯问阶段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法理依据及其实践价值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法律思想渊源 | 第17-20页 |
一、程序正义 | 第17-18页 |
二、人权保障 | 第18-19页 |
三、平等观念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实践价值 | 第20-24页 |
一、有利于更加直观、客观、全面、及时地固定口供 | 第20-21页 |
二、有利于讯问工作的后台指挥和进程衔接 | 第21-22页 |
三、有利于再现讯问过程,总结经验、促进教学 | 第22页 |
四、有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防止办案人员刑讯逼供 | 第22-23页 |
五、有利于保护办案人员的合法权益,防止诬告办案干警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侦查讯问阶段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实施的国内和国际背景 | 第24-32页 |
第一节 侦查讯问阶段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我国大力推进法治改革进步的时代诉求 | 第24-28页 |
一、侦查讯问阶段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我国的制度探索 | 第25-26页 |
二、侦查讯问阶段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在我国的实践摸索 | 第26-28页 |
(一) 我国学术界对讯问阶段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试验 | 第26页 |
(二) 我国检察机关侦查讯问阶段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实践摸索 | 第26-27页 |
(三) 我国公安机关讯问阶段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实践摸索 | 第27-28页 |
第二节 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相关制度及其借鉴意义 | 第28-32页 |
一、英国 | 第28-30页 |
(一) 相关法律及制度的设定是出于约束公权力的初衷 | 第28-29页 |
(二) 相关制度稳步推进、依序落实 | 第29页 |
(三)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 | 第29-30页 |
二、美国 | 第30-31页 |
(一) 统一的制度框架和灵活的操作模式 | 第30页 |
(二) 制度规定要随技术的发展而更新 | 第30-31页 |
三、台湾 | 第31-32页 |
(一) 设置例外情况排除规则 | 第31页 |
(二) 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建立、完善侦查讯问阶段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的若干思考 | 第32-40页 |
第一节 立法保障,用明确的法律规定加以统一和规范 | 第32-38页 |
一、立法确认侦查讯问阶段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法律性质和地位 | 第32-33页 |
二、立法明确侦查讯问阶段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制作程序规范 | 第33-34页 |
(一) 规范讯问地点 | 第33页 |
(二) 全程录制 | 第33-34页 |
(三) 审讯、录制、保存分离 | 第34页 |
三、立法明确出示、使用和质证讯问阶段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程序 | 第34-35页 |
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配套保障法律机制 | 第35-38页 |
(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 第35-37页 |
(二) 沉默权制度 | 第37页 |
(三) 律师在场权 | 第37-38页 |
(四) 侦查、羁押部门的分离 | 第38页 |
第二节 加强体制保障,不断提高和完善执行力 | 第38-40页 |
一、整合资源,加大硬件基础建设的力度和速度 | 第38-39页 |
二、加大技能培训力度和加快人员结构调整 | 第39页 |
三、加快建立和完善内外兼修的监督制约体系 | 第39-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