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暖空调系统的火用分析及节能优化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建筑能耗 | 第12页 |
1.1.2 能耗分析方法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5-17页 |
2 火用分析基本理论 | 第17-26页 |
2.1 火用的基本概念 | 第17页 |
2.2 几种能量形式的火用 | 第17-20页 |
2.2.1 机械形式能量的火用 | 第17-18页 |
2.2.2 热量火用与冷量火用 | 第18-19页 |
2.2.3 封闭系统的火用 | 第19-20页 |
2.2.4 稳定流动系统的火用 | 第20页 |
2.3 火用损失与火用平衡方程 | 第20-22页 |
2.3.1 火用损失 | 第20-21页 |
2.3.2 封闭系统的火用平衡方程 | 第21页 |
2.3.3 稳定流动系统的火用平衡方程 | 第21-22页 |
2.3.4 循环系统的火用平衡方程 | 第22页 |
2.4 火用分析理论 | 第22-24页 |
2.4.1 火用效率 | 第23页 |
2.4.2 火用损率与火用损失系数 | 第23-24页 |
2.4.3 火用分析基本模型 | 第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3 采暖空调系统火用分析模型 | 第26-40页 |
3.1 采暖空调系统组成 | 第26页 |
3.2 冷热源单元火用分析模型 | 第26-31页 |
3.2.1 热源单元火用分析模型 | 第27-30页 |
3.2.2 冷源单元火用分析模型 | 第30-31页 |
3.3 输送单元火用分析模型 | 第31-32页 |
3.4 换热单元火用分析模型 | 第32-34页 |
3.5 末端单元火用分析模型 | 第34-35页 |
3.6 系统火用分析模型 | 第35-39页 |
3.6.1 串联组合火用分析 | 第35页 |
3.6.2 并联组合火用分析 | 第35-36页 |
3.6.3 采暖空调系统火用分析 | 第36-39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采暖系统火用分析 | 第40-49页 |
4.1 集中供热采暖系统 | 第40-41页 |
4.2 太阳能采暖系统 | 第41-42页 |
4.3 热泵采暖系统 | 第42-43页 |
4.4 电采暖 | 第43-44页 |
4.5 采暖系统火用分析 | 第44-47页 |
4.5.1 组成单元火用效率与火用损率 | 第44-45页 |
4.5.2 总火用效率 | 第45-46页 |
4.5.3 火用损失系数 | 第46-47页 |
4.6 结论及优化建议 | 第47-48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5 空调系统火用分析 | 第49-58页 |
5.1 压缩式制冷空调系统 | 第49-50页 |
5.2 热泵空调系统 | 第50-51页 |
5.3 吸收式制冷空调系统 | 第51-52页 |
5.4 全空气空调系统 | 第52页 |
5.5 空调系统火用分析 | 第52-56页 |
5.5.1 组成单元火用效率与火用损率 | 第53-54页 |
5.5.2 总火用效率 | 第54-55页 |
5.5.3 火用损失系数 | 第55-56页 |
5.6 结论及优化建议 | 第56-57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6 结论及展望 | 第58-60页 |
6.1 结论 | 第58-59页 |
6.2 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图表目录 | 第65-67页 |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的论文和主要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