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衍生物:取代基对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影响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荧光化合物的应用第10-12页
        1.2.1 荧光成像第10-11页
        1.2.2 荧光诊断第11页
        1.2.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第11-12页
        1.2.4 荧光传感第12页
    1.3 传感机制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2-16页
        1.3.1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第12-13页
        1.3.2 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第13-14页
        1.3.3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第14页
        1.3.4 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第14-16页
    1.4 固体发光研究第16-19页
        1.4.1 有机红色小分子发光材料第16-17页
        1.4.2 有机蓝色小分子发光材料第17-18页
        1.4.3 有机绿色小分子发光材料第18页
        1.4.4 聚集诱导发光材料第18-19页
    1.5 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1 选题依据第19页
        1.5.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取代基团位置和电子协同效应对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影响第20-37页
    2.1 引言第20-21页
    2.2 实验部分第21-28页
        2.2.1 实验设备、仪器和试剂第21-22页
        2.2.2 试剂的处理第22-23页
        2.2.3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23-27页
        2.2.4 晶体的培养第27页
        2.2.5 其他分析方法第27-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6页
        2.3.1 HBT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第28页
        2.3.2 取代基位置对HBT衍生物荧光性质的影响第28-30页
        2.3.3 取代基电子效应对HBT衍生物荧光性质的影响第30-33页
        2.3.4 HBT衍生物的理论计算第33-35页
        2.3.5 HBT衍生物的晶体分析第35-36页
    2.4 结论第36-37页
第三章 酸响应的分子内氢键的转移引发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第37-53页
    3.1 引言第37-38页
    3.2 实验部分第38-44页
        3.2.1 实验仪器、设备和试剂第38-40页
        3.2.2 试剂处理第40页
        3.2.3 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第40-43页
        3.2.4 晶体培养第43-44页
        3.2.5 其他分析方法第44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4-52页
        3.3.1 HBT-HPP在中性介质中的光物理性质和理论计算第44-47页
        3.3.2 晶体HBT-HPP的光物理性质第47-49页
        3.3.3 酸性介质中HBT-HPP的光物理性质及理论计算第49-51页
        3.3.4 在聚合物薄膜的荧光成像第51-52页
    3.4 结论第52-53页
结论与创新点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附录第59-88页
缩写词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作者简介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不同手性氨基酸衍生物为配体构筑的同手性配位聚合物
下一篇:界面蛋白质酰胺键超快振动动力学的飞秒时间分辨和频光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