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25页 |
·背景资料——生物农药 | 第12-17页 |
·生物农药的定义与分类 | 第12-16页 |
·微生物源农药 | 第12-13页 |
·植物源农药 | 第13-15页 |
·动物源农药 | 第15页 |
·天敌昆虫 | 第15-16页 |
·转基因作物 | 第16页 |
·生物农药的发展与优点 | 第16-17页 |
·微生物除草剂 | 第17-23页 |
·微生物除草剂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 第17-19页 |
·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9-20页 |
·微生物除草剂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20-23页 |
·已登记的微生物除草剂品种 | 第20-22页 |
·正在试用的微生物除草剂 | 第22-23页 |
·中国微生物除草剂的研究状况与展望 | 第23页 |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23-25页 |
第2章 实验设计与方案 | 第25-32页 |
·微生物的分离及菌种的生物筛选 | 第26-27页 |
·菌株个体形态及培养特征 | 第27页 |
·菌株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 第27-28页 |
·全细胞糖分析以及全细胞氨基酸分析 | 第28页 |
·16S RDNA序列测定及分析方法 | 第28页 |
·活性组分在萃取液中的分布及热稳定性实验 | 第28页 |
·活性组分的分离提纯 | 第28-31页 |
·发酵液预处理 | 第29页 |
·溶剂萃取 | 第29页 |
·硅胶柱层析色谱分离 | 第29-30页 |
·HPLC纯化 | 第30-31页 |
·有效组分的结构鉴定 | 第31页 |
·生物活性测试跟踪 | 第31-32页 |
第3章 放线菌SPRI-38490的菌种鉴定 | 第32-50页 |
·材料试剂及仪器 | 第32-34页 |
·材料 | 第32-33页 |
·菌株 | 第33页 |
·培养基 | 第33页 |
·其他药品与试剂 | 第33-34页 |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43页 |
·菌株个体形态及培养特征 | 第35页 |
·菌株个体形态特征观察 | 第35页 |
·菌落培养特征观察 | 第35页 |
·菌株生理生化特性测定 | 第35-37页 |
·牛奶凝固与胨化测定 | 第35页 |
·明胶液化测定 | 第35页 |
·纤维素水解测定 | 第35-36页 |
·淀粉水解测定 | 第36页 |
·硝酸盐还原测定 | 第36页 |
·酪氨酸水解实验 | 第36页 |
·硫化氢产生实验 | 第36-37页 |
·碳源利用试验 | 第37页 |
·全细胞糖分析以及全细胞氨基酸分析 | 第37-38页 |
·制板 | 第37页 |
·收集菌体 | 第37页 |
·菌体水解 | 第37页 |
·点样 | 第37-38页 |
·展层与显色 | 第38页 |
·16S DNA的抽提、测序及分析 | 第38-43页 |
·菌丝体裂解 | 第38页 |
·PCR扩增 | 第38-39页 |
·引物 | 第39页 |
·反应混合液配制 | 第39页 |
·PCR反应条件 | 第39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 | 第39-40页 |
·溶液配制及制胶 | 第39-40页 |
·电泳方法 | 第40页 |
·DNA的回收 | 第40-41页 |
·载体连接 | 第41页 |
·质粒DNA的抽提 | 第41-42页 |
·质粒DNA酶切鉴定 | 第42页 |
·酶切 | 第42页 |
·电泳 | 第42页 |
·测序 | 第42页 |
·系统发育树分析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菌株SPRI-38490的培养特征 | 第43页 |
·葡萄糖天门冬素琼脂培养基上的菌株SPRI-38490个体形态特征 | 第43页 |
·菌株SPRI-38490的生理生化特征 | 第43-44页 |
·菌株SPRI-38490的全细胞糖分析 | 第44-45页 |
·菌株SPRI-38490的全细胞氨基酸分析 | 第45-46页 |
·16S RDNA测序及分析 | 第46-47页 |
·酶切产物电泳结果与分析 | 第46页 |
·16S RDNA测序结果 | 第46页 |
·系统进化树构建与分析 | 第46-47页 |
·菌株SPRI-38490与除草素A产生菌STREPTOMYCES NODOSUS的比较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第4章 抗生素SPRI-38490-A有效组分的分离提取及精制 | 第50-57页 |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实验仪器 | 第50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0-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放线菌SPRI-38490的发酵培养 | 第51页 |
·放线菌SPRI-38490发酵液预处理 | 第51页 |
·放线菌SPRI-38490产活性物质的稳定性研究 | 第51-52页 |
·温度对发酵液稳定性的影响 | 第51页 |
·不同PH条件下发酵液的稳定性 | 第51-52页 |
·硅胶柱层析色谱分离实验 | 第52页 |
·生物活性测试 | 第5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6页 |
·放线菌SPRI-38490发酵液预处理研究结果 | 第53页 |
·PH及温度对发酵液中活性物质稳定性的影响 | 第53页 |
·温度对发酵液中活性物质稳定性的影响 | 第53页 |
·不同PH值下,活性物质的稳定性 | 第53页 |
·层析展开剂的选择以及活性带的确定 | 第53-54页 |
·硅胶柱层析色谱分离条件的确定和优化 | 第54页 |
·高效液相(HPLC)分析分离SPRI-38490-A | 第54-56页 |
·纯品的提取工艺 | 第56-57页 |
第5章 放线菌SPRI-38490有效组分的谱图解析 | 第57-60页 |
·实验仪器 | 第57页 |
·谱图解析 | 第57-59页 |
·抗生素SPRI-38490-A的分子量 | 第57-58页 |
·抗生素SPRI-38490-A的碳和氢原子数目的初步确认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0页 |
第6章 抗生素SPRI-38490-A的生物活性测定及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60-61页 |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实验步骤 | 第60-61页 |
·生物测定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1-62页 |
第7章 抗生素SPRI-38490-A的分析方法的研究 | 第62-66页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62-63页 |
·仪器与溶剂 | 第62页 |
·高效液相色谱条件 | 第62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62-63页 |
·样品预处理 | 第63页 |
·测定与计算 | 第63-65页 |
·外标法测定步骤 | 第63页 |
·效价计算 | 第63-64页 |
·测定方法的精密度 | 第64页 |
·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回收率的测定 | 第64-65页 |
·样品的高效液相分析 | 第65页 |
·结果讨论 | 第65-66页 |
第8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