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病理学论文--病理生理学论文

CFL相互作用蛋白的鉴定及其在斑马鱼心脏发育中的初步功能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第10-22页
    1.1 斑马鱼心脏发育概述第10-15页
        1.1.1 斑马鱼模型的选择第10-11页
        1.1.2 斑马鱼心脏发育过程及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 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PDIs)家族第15-20页
        1.2.1 含ZF-CXXC结构域的蛋白质与CpG岛的关系第17-19页
        1.2.2 CXXC家族基因与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第19-20页
    1.3 本文研究意义第20-22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2-36页
    2.1 材料第22-26页
        2.1.1 酶类、抗体和试剂盒第22-23页
        2.1.2 细胞系、菌株和质粒第23页
        2.1.3 其它试剂第23-24页
        2.1.4 缓冲液和培养基第24-25页
        2.1.5 主要实验仪器和耗材第25页
        2.1.6 生物信息学软件及数据库第25-26页
    2.2 方法第26-36页
        2.2.1 PCR第26页
        2.2.2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第26-27页
        2.2.3 质粒的酶切鉴定第27页
        2.2.4 酶切产物与载体的连接第27页
        2.2.5 E.coliTOP10感受态细胞的制备第27-28页
        2.2.6 连接子的转化第28页
        2.2.7 阳性转化子的筛选和鉴定第28页
        2.2.8 融合蛋白的表达第28页
        2.2.9 考马斯亮蓝染色分析第28页
        2.2.10 CFL抗原的大量制备及纯化第28-31页
        2.2.11 CFL多抗血清的制备第31页
        2.2.12 抗体效价检测第31页
        2.2.13 mRNA的转录合成第31-32页
        2.2.14 蛋白的提取第32页
        2.2.15 免疫共沉淀第32-33页
        2.2.16 Western-blot第33页
        2.2.17 斑马鱼Morpholino的处理及显微注射第33-34页
        2.2.18 细胞(胚胎)免疫荧光标记第34页
        2.2.19 视黄酸/DEAB处理胚胎第34页
        2.2.20 胚胎原位杂交第34-36页
3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第36-56页
    3.1 斑马鱼CFL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6-41页
        3.1.1 CFL基因的进化树分析第36-37页
        3.1.2 CFL蛋白结构域分析第37-40页
        3.1.3 CFL基因的CpG岛分析第40-41页
    3.2 CFL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分析第41-51页
        3.2.1 CFL基因的克隆及pMD-18T-CFL重组质粒的构建第41-43页
        3.2.2 pET-28a-CFL融合表达质粒的构建第43-45页
        3.2.3 融合蛋白的诱导表达及纯化第45-46页
        3.2.4 CFL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效价检测第46-47页
        3.2.5 Western blot实验分析CFL的表达情况第47-48页
        3.2.6 Western blot实验分析CFL在斑马鱼各组织中的表达第48-49页
        3.2.7 CFL在斑马鱼体内的表达情况第49页
        3.2.8 CFL Morpholino的有效性检测第49-50页
        3.2.9 pXT7-CFL质粒的构建第50-51页
    3.3 视黄酸及其抑制剂对CFL表达的影响第51-52页
    3.4 CFL与Dishevelled(DVL2)相互作用研究第52-56页
        3.4.1 pCMV-MYC-CFL质粒的构建第52-53页
        3.4.2 pCMV-tag2B-DVL2质粒的构建第53-54页
        3.4.3 CFL与DVL2的CO-IP第54-55页
        3.4.4 CFL与DVL2的亚细胞共定位第55-56页
4 讨论第56-60页
    4.1 CFL基因的克隆及抗体的制备第56页
    4.2 CFL基因与心脏发育的关系第56-57页
    4.3 CFL基因可能参与RA信号及Wnt信号之间的cross-talk第57-58页
    4.4 CFL基因的研究有助于明确zf-CXXC的功能第58-60页
结语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70页
附录1第70-71页
附录2第71-72页
致谢第72-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KSHV编码vGPCR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的影响
下一篇:巨噬细胞对贫铀颗粒的吞噬及吞噬后上清对支气管上皮细胞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