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及机床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金属切削加工工艺论文

Ti6Al4V钛合金多工步切削加工切屑形成机理研究

摘要第11-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1章 绪论第14-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4页
    1.2 钛合金性能及切削加工特点第14-16页
        1.2.1 钛合金性能第14-15页
        1.2.2 钛合金切削加工特点第15-16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0页
        1.3.1 锯齿形切屑形成机理第16-17页
        1.3.2 有限元仿真建模方法第17-18页
        1.3.3 仿真中的切屑形态研究第18-19页
        1.3.4 多工步切削仿真第19-20页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第20-21页
    1.5 本文研究主要内容第21-24页
第2章 钛合金切削实验及绝热剪切理论分析第24-36页
    2.1 钛合金正交切削实验第24-29页
        2.1.1 实验设置及流程第24-25页
        2.1.2 切屑形态分析第25-28页
        2.1.3 切削力分析第28-29页
    2.2 绝热剪切临界条件的理论研究第29-33页
        2.2.1 切屑锯齿化临界条件解析模型第29-30页
        2.2.2 剪切区应变计算第30-31页
        2.2.3 剪切区剪切应变率计算第31-32页
        2.2.4 剪切区温度计算第32页
        2.2.5 绝热剪切临界速度计算第32-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6页
第3章 钛合金切削有限元仿真及实验验证第36-52页
    3.1 钛合金正交切削仿真建模第36-41页
        3.1.1 几何模型的建立及网格的划分第36-37页
        3.1.2 本构模型及失效准则第37-39页
        3.1.3 切削接触模型及传热模型的设定第39-41页
    3.2 正交切削模型验证第41-43页
        3.2.1 切削力对比第41页
        3.2.2 切屑形态对比第41-43页
    3.3 钛合金多工步切削仿真建模第43-45页
        3.3.1 冷却阶段第43-44页
        3.3.2 工件材料卸载与去约束第44-45页
    3.4 钛合金加工残余应力分析第45-49页
        3.4.1 切削加工残余应力有限元模拟第45页
        3.4.2 残余应力方向的选择第45-46页
        3.4.3 切削速度对加工残余应力的影响第46-48页
        3.4.4 刀具前角对加工残余应力的影响第48-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2页
第4章 钛合金加工表面硬度对切屑形成过程的影响第52-62页
    4.1 钛合金多工步正交切削实验第52-53页
    4.2 钛合金加工表面硬度测试及分析第53-56页
    4.3 钛合金切屑宏观形态研究第56-60页
        4.3.1 切削速度对切屑形态的影响第56-58页
        4.3.2 第一工步切削速度对切屑形态的影响第58-59页
        4.3.3 切削厚度对切屑形态的影响第59-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5章 钛合金多工步切削切屑形成机理研究第62-82页
    5.1 钛合金锯齿形切屑形成过程第62-64页
    5.2 钛合金切屑锯齿化程度的影响因素第64-72页
        5.2.1 切削速度对锯齿化程度的影响第66-67页
        5.2.2 刀具前角对锯齿化程度的影响第67-69页
        5.2.3 导热系数对锯齿化程度的影响第69-72页
    5.3 钛合金多工步加工对切屑形成机理的影响第72-80页
        5.3.1 连续两工步切削对切屑形成机理的影响第73-78页
        5.3.2 第一工步切削速度对切屑形态及加工表面的影响第78-80页
    5.4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结论与展望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94页
致谢第94-95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铝合金/不锈钢异种金属轴向摩擦焊接工艺
下一篇:AA5086铝合金板材各向异性屈服准则参数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