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图表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2.1 研究济南古城空间特色的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济南古城空间特色的意义 | 第14-15页 |
1.3 相关概念以及研究范围界定 | 第15-16页 |
1.3.1 相关概念 | 第15-16页 |
1.3.2 研究范围界定 | 第16页 |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21页 |
1.4.1 国外相关研究及实践 | 第16-18页 |
1.4.2 国内相关研究及实践 | 第18-19页 |
1.4.3 济南古城空间保护发展历程分析 | 第19-21页 |
1.4.4 济南古城空间特色的现有研究分析 | 第21页 |
1.5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框架 | 第21-24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5.3. 研究框架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济南古城空间特色研究框架构建 | 第24-33页 |
2.1 城市空间特色的认知 | 第24-28页 |
2.1.1 城市空间特色认知规律 | 第24-25页 |
2.1.2 城市空间特色属性 | 第25-27页 |
2.1.3 认知城市空间特色涉及的关系 | 第27-28页 |
2.2 如何分析城市空间特色 | 第28-30页 |
2.3 济南古城空间特色研究框架 | 第30-32页 |
2.4 总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济南古城整体空间特色 | 第33-41页 |
3.1 济南“山、泉、河、湖、城”的空间特色 | 第33-34页 |
3.2 济南古城空间发展演变 | 第34-38页 |
3.3 济南古城整体空间特色 | 第38-41页 |
3.3.1 “一环绕明府、明湖映古城“的整体空间结构 | 第38-39页 |
3.3.2 “一湖一环多个节点”的功能区划结构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济南古城中观层次的空间特色营造 | 第41-66页 |
4.1 济南古城片区型空间特色营造 | 第41-50页 |
4.1.1 济南古城重点片区 | 第41-48页 |
4.1.2 济南古城省府前街片区 | 第48-50页 |
4.2 济南古城线型空间特色营造 | 第50-65页 |
4.2.1 济南古城护城河要素 | 第51-54页 |
4.2.2 济南古城历史街巷要素 | 第54-60页 |
4.2.3 县西巷 | 第60-62页 |
4.2.4 济南古城历史街巷空间感受 | 第62-65页 |
4.3 总结 | 第65-66页 |
第五章 济南古城点型空间特色营造 | 第66-78页 |
5.1 泉眼以及泉群要素 | 第66-73页 |
5.1.1 大明湖空间分析 | 第69-70页 |
5.1.2 芙蓉泉、王府池子空间分析 | 第70-71页 |
5.1.3 四大泉群空间序列分析 | 第71-73页 |
5.2 交通节点要素 | 第73-74页 |
5.3 建筑院落 | 第74-76页 |
5.4 历史文物要素 | 第76-77页 |
5.5 总结 | 第77-78页 |
第六章 济南古城空间特色提升 | 第78-81页 |
6.1 理论层面 | 第78-80页 |
6.2 实施层面 | 第80-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1.结论 | 第81页 |
2.论文研究结论 | 第81-82页 |
3.不足与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