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荧光 | 第10-13页 |
1.1.1 荧光产生的机理 | 第10页 |
1.1.2 有机荧光分子结构对荧光的影响 | 第10-12页 |
1.1.3 荧光性能参数 | 第12-13页 |
1.2 香豆素衍生物荧光材料的发展 | 第13-17页 |
1.2.1 荧光染料方面的发展 | 第13-16页 |
1.2.2 香豆素荧光染料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 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分类 | 第17-19页 |
1.3.1 简单香豆素 | 第17页 |
1.3.2 呋喃香豆素 | 第17-18页 |
1.3.3 吡喃香豆素 | 第18页 |
1.3.4 异香豆素 | 第18-19页 |
1.3.5 其它类香豆素 | 第19页 |
1.4 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 第19-21页 |
1.4.1 Perkin反应 | 第19页 |
1.4.2 Knoevenagel反应 | 第19-20页 |
1.4.3 Pechmann反应 | 第20页 |
1.4.4 Vilsmeier-Haack反应 | 第20-21页 |
1.5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1.5.1 选题意义 | 第21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8页 |
第二章 7-位烷氧基取代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28-52页 |
2.1 引言 | 第28-2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9-33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29-30页 |
2.2.2 目标化合物CM和CM1-CM6的合成及表征 | 第30-33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4页 |
2.3.1 理论模拟计算 | 第33-34页 |
2.3.2 溶液中光物理性质的研究 | 第34-38页 |
2.3.3 聚集态下的荧光性能 | 第38-41页 |
2.3.4 固态下的荧光性能 | 第41-42页 |
2.3.5 X-单晶衍射 | 第42-4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第三章 3-位萘取代基对香豆素衍生物荧光行为的影响研究 | 第52-62页 |
3.1 引言 | 第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5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52-53页 |
3.2.2 目标化合物CM7和CM8的合成及表征 | 第53-5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5-61页 |
3.3.1 理论模拟计算 | 第55页 |
3.3.2 溶液中光物理性质的研究 | 第55-57页 |
3.3.3 聚集态下的荧光性能 | 第57-59页 |
3.3.4 固态下的荧光性能 | 第59-60页 |
3.3.5 X-单晶衍射 | 第60-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刺激响应行为可调的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 第62-76页 |
4.1 引言 | 第6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2-65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62-64页 |
4.2.2 目标化合物CM9和CM10的合成及表征 | 第64-6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5-72页 |
4.3.1 CM9和CM10的响应时间 | 第65-66页 |
4.3.2 CM9和CM10的光谱滴定 | 第66-67页 |
4.3.3 CM9和CM10的选择性 | 第67-69页 |
4.3.5 机理研究 | 第69-70页 |
4.3.6 滤纸实验 | 第70-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76-78页 |
5.1 结论 | 第76页 |
5.2 展望 | 第76-78页 |
附录 | 第78-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