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位并行的高性能最长公共子序列算法研究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1.4 本文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2章 相关背景 | 第18-30页 |
2.1 Xeon Phi架构及集群环境 | 第18-21页 |
2.1.1 Knights Corner | 第18-19页 |
2.1.2 Knights Landing | 第19页 |
2.1.3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 第19-20页 |
2.1.4 KNL集群 | 第20-21页 |
2.2 LCS问题求解方法 | 第21-26页 |
2.2.1 穷举法 | 第21页 |
2.2.2 动态规划解LCS问题 | 第21-24页 |
2.2.3 LCS位并行算法 | 第24-26页 |
2.3 相关工作 | 第26-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众核平台上的位并行算法XLCS实现 | 第30-40页 |
3.1 使用2M大页面 | 第30-31页 |
3.2 掩盖I/O时间 | 第31-32页 |
3.3 异步数据传输及计算 | 第32-33页 |
3.4 节点间并行 | 第33页 |
3.5 节点内并行 | 第33-37页 |
3.5.1 线程级并行 | 第33-34页 |
3.5.2 VPU级并行 | 第34-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4章 性能评估 | 第40-48页 |
4.1 实验平台 | 第40页 |
4.2 实验数据 | 第40-41页 |
4.3 单节点计算性能分析 | 第41-45页 |
4.4 集群计算性能分析 | 第45-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页 |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58页 |
硕士期间获得的奖励 | 第58-5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