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9-15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三、论文的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一)论文的框架 | 第13页 |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第一章 双层股权结构概述 | 第15-24页 |
第一节 双层股权结构的定义及概念区分 | 第15-17页 |
一、双层股权结构的定义 | 第15-16页 |
二、与双层股权结构相关的概念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双层股权结构的特点 | 第17-19页 |
一、收益权与投票权分离 | 第17-18页 |
二、保持了公司创始人或高级管理人员的控制权 | 第18页 |
三、AB股在分红以及剩余财产分配方面拥有相同的权利 | 第18-19页 |
四、AB股发行价格相同可一比一相互转换 | 第19页 |
第三节 双层股权结构的利弊分析 | 第19-23页 |
一、双层股权结构的价值 | 第19-21页 |
二、双层股权结构面临的挑战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双层股权结构在域外及我国香港的发展现状及其实施的外部环境 | 第24-32页 |
第一节 双层股权结构在域外及我国香港的发展及现状 | 第24-29页 |
一、英美法系国家对双层股权结构制度相对灵活开放 | 第24-26页 |
二、大陆法系国家(地区)对双层股权结构的态度较为保守 | 第26-29页 |
第二节 域外双层股权结构适用的外部环境 | 第29-31页 |
一、专业的投资者 | 第29-30页 |
二、强制的信息披露 | 第30页 |
三、完善的证券集团诉讼制度 | 第30-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双层股权结构在我国的现状以及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 第32-43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司法》关于双重股权结构的态度 | 第32-34页 |
一、我国《公司法》允许有限公司实施双层股权结构 | 第32页 |
二、我国《公司法》限制股份有限公司实施双层股权结构 | 第32-33页 |
三、我国关于不同表决权股份的政策松动 | 第33-34页 |
第二节 双层股权结构与公司法兼容问题分析 | 第34-37页 |
一、公司法任意性与强制性分析 | 第34-35页 |
二、双层股权结构与公司章程自治 | 第35-37页 |
第三节 双层股权结构中中小股东权利保护问题分析 | 第37-42页 |
一、双层股权结构中中小股东保护问题更加突出 | 第38-40页 |
二、我国《公司法》对股东权利保护的现有规定不足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我国构建双层股权结构的立法建议 | 第43-50页 |
第一节 建立完善控股股东投票权约束机制 | 第43-45页 |
一、引进表决权限制制度 | 第43-44页 |
二、缩小低投票权股东权利的限制 | 第44页 |
三、完善独立董事制度 | 第44-45页 |
第二节 加强信息披露,完善监督机制 | 第45-47页 |
一、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 第45页 |
二、完善监管机制 | 第45-46页 |
三、加大违规披露的处罚力度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引入证券集团诉讼制度 | 第47-48页 |
一、建立证券集团诉讼制度 | 第47页 |
二、完善律师收费制度 | 第47-48页 |
三、采用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明确免责条款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