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3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8页 |
1.1.1 人.老龄化概况 | 第12-13页 |
1.1.2 与老年人相关的政策法规 | 第13-14页 |
1.1.3 高校住区的建设发展与居住人.老龄化情况 | 第14-18页 |
1.2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 | 第18-26页 |
1.2.1 国外老年居住环境研究现状及实践经验 | 第18-21页 |
1.2.2 我国老年居住环境现状及实践经验 | 第21-26页 |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界定 | 第26-27页 |
1.3.1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 | 第26-2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7页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7-28页 |
1.4.1 助老 | 第27页 |
1.4.2 多代际共享 | 第27-28页 |
1.4.3 公共服务设施 | 第28页 |
1.4.4 高校住区 | 第28页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1.6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29-30页 |
2 西安市高校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及使用情况调研 | 第30-90页 |
2.1 西安市高校概况 | 第30页 |
2.2 调研对象的选择 | 第30-31页 |
2.2.1 高校的知名度和代表性 | 第30-31页 |
2.2.2 高校住区的成熟度与设施的完善性 | 第31页 |
2.2.3 高校住区代际的丰富性 | 第31页 |
2.3 调研内容与方法 | 第31-32页 |
2.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住区 | 第32-62页 |
2.4.1 基本情况 | 第32-34页 |
2.4.2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布点与规模 | 第34-40页 |
2.4.3 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现状 | 第40-60页 |
2.4.4 其他 | 第60-62页 |
2.5 西北工业大学住区 | 第62-74页 |
2.5.1 基本情况 | 第62-64页 |
2.5.2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布点与规模 | 第64-69页 |
2.5.3 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状况 | 第69-73页 |
2.5.4 其他 | 第73-74页 |
2.6 西安交通大学住区 | 第74-82页 |
2.6.1 基本情况 | 第74-76页 |
2.6.2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规模与布点 | 第76-81页 |
2.6.3 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状况 | 第81-82页 |
2.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住区 | 第82-88页 |
2.7.1 基本情况 | 第82-83页 |
2.7.2 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与布点 | 第83-87页 |
2.7.3 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状况 | 第87-8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3 西安市高校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多代际共享状况分析 | 第90-142页 |
3.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多代际共享状况分析 | 第90-121页 |
3.1.1 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状况分析汇总 | 第90-93页 |
3.1.2 多代际共享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构成与空间环境分析 | 第93-112页 |
3.1.3 单一代际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的功能构成与空间环境分析 | 第112-119页 |
3.1.4 问题小结 | 第119-121页 |
3.2 西北工业大学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多代际共享状况分析 | 第121-128页 |
3.2.1 健翔楼教工活动中心的功能构成与空间环境分析 | 第121-125页 |
3.2.2 室外活动场地的功能构成与空间环境分析 | 第125-128页 |
3.2.3 问题小结 | 第128页 |
3.3 西安交通大学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多代际共享状况分析 | 第128-135页 |
3.3.1 交大商业街功能构成与空间环境分析 | 第128-130页 |
3.3.2 教职工及退休人员活动场所功能构成与空间环境分析 | 第130-132页 |
3.3.3 室外活动场地功能构成与空间环境分析 | 第132-134页 |
3.3.4 问题小结 | 第134-135页 |
3.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多代际共享状况分析 | 第135-141页 |
3.4.1 老年活动中心功能构成与空间环境分析 | 第135-137页 |
3.4.2 室外活动场地的功能构成与空间环境分析 | 第137-139页 |
3.4.3 问题小结 | 第139-14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141-142页 |
4 高校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问题分析与多代际共享策略研究 | 第142-156页 |
4.1 四所高校住区的横向对比与问题分析 | 第142-149页 |
4.1.1 四所高校住区的横向对比 | 第142-146页 |
4.1.2 设施配置——总体相对完善,个别设施缺失 | 第146-147页 |
4.1.3 布点与规模——不够合理,部分设施不能满足所有人使用 | 第147页 |
4.1.4 功能设置——较单一,不利于多代际共享互动 | 第147-149页 |
4.1.5 空间环境详细设计——不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 第149页 |
4.2 助老目标下高校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多代际共享设计原则 | 第149-151页 |
4.2.1 配建能够多代际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 | 第149-150页 |
4.2.2 改进现有设施中有利于多代际共享的部分 | 第150页 |
4.2.3 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多代际人群使用需求 | 第150-151页 |
4.2.4 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适老化改造 | 第151页 |
4.3 助老目标下高校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多代际共享策略 | 第151-154页 |
4.3.1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策略 | 第151-152页 |
4.3.2 公共服务设施规模控制策略 | 第152页 |
4.3.3 公共服务设施功能配置策略 | 第152-154页 |
4.3.4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设计策略 | 第1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54-156页 |
5 助老目标下的高校住区多代际共享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探索——2014ICCC国际学生设计竞赛 | 第156-170页 |
5.1 设计背景 | 第156-157页 |
5.2 设计课题选取——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住区 | 第157页 |
5.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住区在助老及多代际共享方面存在的问题 | 第157-158页 |
5.4 设计理念与设计目标 | 第158-160页 |
5.4.1 设计理念 | 第158页 |
5.4.2 设计目标 | 第158-160页 |
5.5 设计策略 | 第160-162页 |
5.5.1 多元的户外互动活动场地——模块化设计模式 | 第160-161页 |
5.5.2 多代际互动共享的综合服务中心 | 第161-162页 |
5.6 多代际互动公共服务设施系统空间布局 | 第162-163页 |
5.7 增设多代际共享综合服务中心的详细设计 | 第163-168页 |
5.7.1 功能与流线系统 | 第164-166页 |
5.7.2 促进多代际互动的空间设计 | 第166-168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68-170页 |
6 结论 | 第170-174页 |
6.1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第170-172页 |
6.2 论文的局限与不足 | 第172-173页 |
6.3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73-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174-176页 |
研究生期间研究成果 | 第176-178页 |
附录一: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多代际人群使用状况调研问卷 | 第178-184页 |
附录二: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多代际人群使用状况调研问卷分析 | 第184-194页 |
图表来源 | 第194-202页 |
致谢 | 第2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