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风力发电系统接口特性的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风力发电技术概况 | 第11-13页 |
1.2.2 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 | 第13-14页 |
1.2.3 并网风电机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全功率变换风电机组同步化控制 | 第16-31页 |
2.1 同步电源的概念 | 第16页 |
2.2 三相逆变器数学模型及双闭环控制 | 第16-20页 |
2.2.1 坐标变换 | 第16-18页 |
2.2.2 三相逆变器的数学模型 | 第18-19页 |
2.2.3 逆变器输出电压双闭环控制 | 第19-20页 |
2.3 基于下垂控制的逆变电源 | 第20-23页 |
2.3.1 下垂特性 | 第20-22页 |
2.3.2 下垂曲线斜率的确定 | 第22页 |
2.3.3 功率计算 | 第22-23页 |
2.3.4 基于下垂的逆变器控制 | 第23页 |
2.4 虚拟同步发电机技术 | 第23-30页 |
2.4.1 虚拟同步发电机数学模型 | 第23-26页 |
2.4.2 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 | 第26-27页 |
2.4.3 虚拟电抗的实现 | 第27-28页 |
2.4.4 仿真分析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同步控制逆变电源并联运行分析 | 第31-45页 |
3.1 基于锁相环的并网控制 | 第31-32页 |
3.1.1 三相锁相环 | 第31-32页 |
3.1.2 预同步控制 | 第32页 |
3.2 同步控制逆变电源并网预同步控制分析 | 第32-38页 |
3.2.1 非理想并网条件 | 第33页 |
3.2.2 频差电压 | 第33-34页 |
3.2.3 微电网的等效 | 第34页 |
3.2.4 逆变电源并网预同步分析 | 第34-36页 |
3.2.5 仿真分析 | 第36-38页 |
3.3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的逆变电源并联控制 | 第38-44页 |
3.3.1 基于下垂的并联控制 | 第38-39页 |
3.3.2 不同容量VS G并联控制分析 | 第39-41页 |
3.3.3 仿真分析 | 第41-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双馈风电机组同步化控制 | 第45-61页 |
4.1 双馈风力发电机基本原理 | 第45-47页 |
4.1.1 双馈风机功率分析 | 第45-46页 |
4.1.2 双馈风机MPPT运行 | 第46-47页 |
4.2 基于VSG控制的双馈风力发电机 | 第47-48页 |
4.3 双馈风机同步化控制中有功功率指令的实现 | 第48-51页 |
4.3.1 不同风速下双馈风力发电机组运行分析 | 第49-50页 |
4.3.2 随风速变化的下垂斜率的确定 | 第50-51页 |
4.4 基于虚拟转子磁动势定向的控制 | 第51-56页 |
4.4.1 abc坐标下的数学模型 | 第51-52页 |
4.4.2 两相同步速旋转dq坐标下的数学模型 | 第52-53页 |
4.4.3 基于虚拟转子磁动势定向的数学模型 | 第53-56页 |
4.5 仿真分析 | 第56-60页 |
4.5.1 双馈风力发电机外特性仿真 | 第56-58页 |
4.5.2 双馈风力发电机联网运行仿真 | 第58-6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