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罗丹明/荧光素衍生物的荧光探针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3-4页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8页
    1.1 荧光概述第10-11页
        1.1.1 荧光的产生第10页
        1.1.2 荧光参数第10页
        1.1.3 荧光与分子结构的关系第10页
        1.1.4 环境因素对影响荧光性质的影响第10-11页
    1.2 有机荧光探针第11-13页
        1.2.1 概论第11页
        1.2.2 常见有机荧光分子种类第11-12页
        1.2.3 有机荧光探针的构建第12-13页
    1.3 罗丹明/荧光素咕吨类荧光探针研究进展第13-27页
        1.3.1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研究进展第13-21页
        1.3.2 荧光素类荧光探针研究进展第21-27页
    1.4 本论文选题依据和主要工作第27-28页
第二章 基于罗丹明/荧光素席夫碱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第28-48页
    2.1 引言第28页
    2.2 目标产物分子式第28-29页
    2.3 实验部分第29-37页
        2.3.1 实验原料第29-30页
        2.3.2 实验仪器第30-31页
        2.3.3 中间体的合成步骤第31-32页
        2.3.4 罗丹明席夫碱探针RB-1、RB-2和RB-3的合成第32-33页
        2.3.5 荧光素席夫碱探针FS-1、FS-2、FS-3与FS-4的合成第33-35页
        2.3.6 实验测试方法第35-37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7-47页
        2.4.1 探针RB-1、RB-2、RB-3、FS-1、FS-2、FS-3和FS-4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第37页
        2.4.2 探针RB-1、RB-2和RB-3对金属离子的选择性第37-38页
        2.4.3 探针RB-1和RB-2对Cu~(2+)检测的竞争性试验第38-39页
        2.4.4 对探针RB-1和RB-2对Cu~(2+)识别的时间影响第39-40页
        2.4.5 探针RB-1和探针RB-2对Cu~(2+)检测可逆性实验第40页
        2.4.6 探针RB-1和探针RB-2与Cu~(2+)络合化学计量比第40-41页
        2.4.7 探针RB-1和探针RB-2与Cu~(2+)的滴定实验第41-43页
        2.4.8 探针RB-1与RB-2的Cu~(2+)核磁滴定第43-44页
        2.4.9 探针RB-1与RB-2对Cu~(2+)检测机理第44-45页
        2.4.10 探针RB-1与RB-2量子力学计算第45-47页
    2.5 结论第47-48页
第三章 香豆素席夫碱探针的合成及对Cu~(2+)检测性能研究第48-62页
    3.1 引言第48-49页
    3.2 目标产物分子式第49页
    3.3 实验部分第49-52页
        3.3.1 实验原料第49-50页
        3.3.2 实验仪器第50页
        3.3.3 中间体Rb的合成第50-51页
        3.3.4 探针Rc和Rd的合成第51-52页
        3.3.5 实验测试方法第52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52-59页
        3.4.1 探针Rc与Rd的合成与表征第52-53页
        3.4.2 探针Rc对Cu~(2+)的选择性与竞争性实验第53-54页
        3.4.3 探针Rc对Cu~(2+)检测的pH与时间影响第54-55页
        3.4.4 探针Rc对Cu~(2+)荧光滴定实验第55-56页
        3.4.5 探针Rc对Cu~(2+)检测可逆性试验第56页
        3.4.6 探针Rc对Cu~(2+)检测反应机理第56-58页
        3.4.7 探针Rc对Cu~(2+)检测的密度泛函数计算第58页
        3.4.8 探针Rc与其他Cu~(2+)探针比较及实际样品测试第58-59页
    3.5 结论第59-62页
第四章 罗丹明-香豆素比率型探针制备及对Cu~(2+)检测性能研究第62-72页
    4.1 引言第62页
    4.2 目标分子式第62-63页
    4.3 实验部分第63-65页
        4.3.1 实验原料第63页
        4.3.2 实验仪器第63-64页
        4.3.3 中间体的合成步骤第64页
        4.3.4 探针RB-CR的合成第64-65页
        4.3.5 实验测试方法第65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5-71页
        4.4.1 探针RB-CR的合成与表征第65页
        4.4.2 探针RB-CR对金属离子检测的选择性试验第65-66页
        4.4.3 探针RB-CR对Cu~(2+)的检测的竞争性实验第66-67页
        4.4.4 pH与时间对探针RB-CR识别Cu~(2+)的影响第67页
        4.4.5 探针RB-CR与Cu~(2+)的滴定实验第67-68页
        4.4.6 探针RB-CR与Cu~(2+)的络合比第68-69页
        4.4.7 探针RB-CR对Cu~(2+)检测的可逆性实验第69页
        4.4.8 探针RB-CR对Cu~(2+)检测的机理推测第69-70页
        4.4.9 探针RB-CR对Cu~(2+)检测的密度泛函数计算第70-71页
    4.5 结论第71-72页
第五章 罗丹明双酰胺探针制备及对谷胱甘肽检测第72-82页
    5.1 引言第72页
    5.2 目标分子式第72-73页
    5.3 实验部分第73-78页
        5.3.1 实验原料第73-74页
        5.3.2 实验仪器第74页
        5.3.3 中间体的合成步骤第74-77页
        5.3.4 实验测试方法第77-78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78-81页
        5.4.1 探针Rh-G,Rh-BB与Rh-Br的合成与表征第78页
        5.4.2 探针Rh-G,Rh-BB与Rh-Br的选择性试验第78页
        5.4.3 时间对探针Rh-Br识别GSH的影响第78-79页
        5.4.4 探针Rh-Br在不同pH下荧光强度第79页
        5.4.5 探针Rh-Br与GSH的滴定实验第79-80页
        5.4.6 探针Rh-Br与GSH结合比第80-81页
        5.4.7 探针Rh-Br对GSH检测的机理推测第81页
    5.5 结论第81-82页
第六章 结论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90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0-92页
附录第92-104页
致谢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含杯芳烃聚酰胺的诱导自组装行为及应用研究
下一篇:我国涂料含铅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建筑内外墙涂料和建筑钢结构涂料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