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

基于信号特征地图的差分非视距误差补偿方法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2.1 无线信号传播模型的相关研究第14-15页
        1.2.2 非视距误差鉴别与补偿方法第15-16页
        1.2.3 复杂环境中考虑非视距因素的定位方法第16-17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第二章 室内外信号传播模型研究第19-37页
    2.1 定位相关的信号特征第20-23页
        2.1.1 接收信号强度特征(RSSI)第20-21页
        2.1.2 时延特征(TOA/TDOA)第21-22页
        2.1.3 到达角度特征(AOA)第22-23页
    2.2 经验型信号传播模型第23-26页
        2.2.1 校园环境的传播模型第23-24页
        2.2.2 室内环境的传播模型第24-26页
    2.3 确定型信号传播模型第26-34页
        2.3.1 射线跟踪法第26-27页
        2.3.2 仿真环境第27页
        2.3.3 校园环境确定性模型第27-30页
        2.3.4 室内环境确定性模型第30-33页
        2.3.5 改进的室内信号传播模型第33-34页
    2.4 模型验证第34-35页
    2.5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基于虚拟站的差分信号特征地图自适应修正第37-53页
    3.1 空间网格划分第37-38页
    3.2 信号特征的数据结构建立第38-41页
    3.3 基于虚拟站的差分信号特征动态自适应修正方法第41-47页
        3.3.1 反距离权重法原理第42-43页
        3.3.2 克里金插值法原理第43-44页
        3.3.3 四叉树分层差分修正法第44-47页
    3.4 实验仿真第47-50页
        3.4.1 基于虚拟站调节对基站信号发射强度变化的适应性第47-48页
        3.4.2 基于虚拟站调节对信道环境变化的适应性第48-50页
        3.4.3 基于虚拟站调节方法的及时性第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3页
第四章 基于信号特征的非视距误差补偿方法第53-73页
    4.1 基于信号特征的非视距误差分布第53-59页
        4.1.1 基础信号特征分析第53-54页
        4.1.2 基于信号特征的非视距误差分布第54-57页
        4.1.3 引入标记库的非视距误差计算第57-59页
    4.2 非视距误差补偿方法的相关理论第59-63页
        4.2.1 线性回归第59-60页
        4.2.2 BP神经网络第60-63页
        4.2.3 GA遗传算法第63页
    4.3 基于TD-GA-BPNN的非视距误差补偿方法第63-66页
    4.4 仿真与结果分析第66-70页
        4.4.1 线性回归仿真实验第66-68页
        4.4.2 TD-GA-BPNN仿真实验第68-70页
        4.4.3 结果分析第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3页
第五章 基于非视距误差补偿的位置解算第73-85页
    5.1 基于非视距补偿的位置解算方法第73-75页
        5.1.1 基于测距的位置解算方法第73-74页
        5.1.2 基于非测距的位置解算方法第74-75页
    5.2 自适应差分定位流程第75-78页
        5.2.1 信号特征生成模块第76-77页
        5.2.2 自适应信号特征修正模块第77-78页
        5.2.3 非视距误差计算模块第78页
        5.2.4 定位解算模块第78页
    5.3 定位方法的评价标准第78-79页
    5.4第79-83页
        5.4.2 动态自适应定位结果分析第79-81页
        5.4.3 实际场景定位结果分析第81-83页
    5.5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5-87页
    6.1 结论第85-86页
    6.2 展望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致谢第91-9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目录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跳频通信中LDPC码的性能分析及其传输系统的研究实现
下一篇:面向5G网络的非授权频段接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