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新型磺酰亚胺锂盐的合成、表征及其应用于金属锂二次电池的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3页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第14-18页
1 绪论第18-71页
    1.1 引言第18-19页
    1.2 金属锂二次电池简介第19-21页
    1.3 锂-硫电池研究进展第21-42页
        1.3.1 锂-硫电池简介第21-22页
        1.3.2 锂-硫电池工作原理第22-23页
        1.3.3 锂-硫电池存在的问题第23-24页
        1.3.4 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第24-30页
        1.3.5 锂-硫电池电解质材料第30-39页
        1.3.6 锂-硫电池其它材料第39-41页
        1.3.7 锂-硫电池国内外发展现状第41-42页
    1.4 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第42-52页
        1.4.1 聚合物电解质概述第42-43页
        1.4.2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组成第43-47页
        1.4.3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现状第47-52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内容第52-55页
        1.5.1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第52-54页
        1.5.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71页
2 (三氟甲基磺酰)(全氟丁基磺酰)亚胺锂液态电解质在锂-硫电池中的研究第71-92页
    2.1 引言第71-72页
    2.2 实验部分第72-75页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72-74页
        2.2.2 电解液的配制第74页
        2.2.3 电极材料的制备第74-75页
        2.2.4 电池的组装和评价第75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75-86页
        2.3.1 电极材料第75-76页
        2.3.2 锂-硫电池第76-85页
        2.3.3 锂|锂电池第85页
        2.3.4 锂|铜电池第85-86页
    2.4 本章小结第86-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3 (三氟甲基磺酰)(全氟丁基磺酰)亚胺锂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表征及其应用于金属锂二次电池的研究第92-127页
    3.1 引言第92-93页
    3.2 实验部分第93-98页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93-94页
        3.2.2 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第94-95页
        3.2.3 聚合物电解质的基础理化及电化学性质表征第95-97页
        3.2.4 电极材料的制备第97-98页
        3.2.5 电池的组装和评价第9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98-120页
        3.3.1 形貌第98-99页
        3.3.2 相变第99-100页
        3.3.3 X射线衍射第100-102页
        3.3.4 热稳定性第102-103页
        3.3.5 电导率第103-104页
        3.3.6 锂离子迁移数第104-105页
        3.3.7 电化学稳定性第105-106页
        3.3.8 与金属锂电极的界面相容性第106-109页
        3.3.9 金属锂二次电池第109-120页
    3.4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参考文献第122-127页
4 聚(对苯乙烯磺酰)(氟磺酰)亚胺锂单锂离子导电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表征第127-154页
    4.1 引言第127-128页
    4.2 实验部分第128-137页
        4.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128-131页
        4.2.2 聚合物锂盐的合成第131-134页
        4.2.3 聚(对苯乙烯磺酰)(氟磺酰)亚胺锂单锂离子导电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LIC-SPEs)的制备第134-135页
        4.2.4 结构与性能的表征第135-13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37-149页
        4.3.1 合成与结构第137-139页
        4.3.2 分子量第139-140页
        4.3.3 相变第140-141页
        4.3.4 X射线衍射第141-142页
        4.3.5 热稳定性第142-143页
        4.3.6 电导率第143-146页
        4.3.7 锂离子迁移数第146-148页
        4.3.8 电化学稳定性第148页
        4.3.9 与金属锂电极的界面相容性第148-149页
    4.4 本章小结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4页
5 聚(对苯乙烯磺酰)(三氟甲基(S-三氟甲基磺酰亚胺基)磺酰)亚胺锂单锂离子导电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及表征第154-181页
    5.1 引言第154-156页
    5.2 实验部分第156-164页
        5.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156-158页
        5.2.2 聚合物锂盐的合成第158-162页
        5.2.3 聚(对苯乙烯磺酰)(三氟甲基(S-三氟甲基磺酰亚胺基)磺酰)亚胺锂单锂离子导电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LIC-SPEs)的制备第162页
        5.2.4 结构与性能的表征第162-164页
    5.3 结果与讨论第164-177页
        5.3.1 合成与结构第164-166页
        5.3.2 分子量第166页
        5.3.3 膜形貌第166-167页
        5.3.4 相变第167-170页
        5.3.5 X射线衍射第170-171页
        5.3.6 热稳定性第171-172页
        5.3.7 电导率第172-174页
        5.3.8 锂离子迁移数第174-175页
        5.3.9 锂离子电导率第175-176页
        5.3.10 电化学稳定性第176-177页
    5.4 本章小结第177-178页
    参考文献第178-181页
6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81-187页
    6.1 全文总结第181-185页
    6.2 展望第185-187页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申请专利第187-190页
附录2 聚(对苯乙烯磺酰)(氟磺酰)亚胺锂及其中间产物的核磁共振谱图第190-195页
附录3 聚(对苯乙烯磺酰)(三氟甲基(S-三氟甲基磺酰亚胺基)磺酰)亚胺钾及其中间产物的核磁共振谱图第195-199页
致谢第199-200页

论文共2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馈型风电机组机电时间尺度特性分析及对电力系统机电动态影响研究
下一篇:金属硫族络合物(MCCs)的水基浆料制备及其薄膜太阳能电池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