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引言 | 第8-9页 |
1.2 背景 | 第9-12页 |
1.2.1 NIDS 进行测试和评估必要性 | 第9页 |
1.2.2 NIDS 进行测试和评估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3 NIDS 离线测试与评估 | 第11-12页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2-14页 |
1.3.2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入侵检测系统原理 | 第15-22页 |
2.1 简介 | 第15-17页 |
2.2 基于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体系结构 | 第17-20页 |
2.2.1 代理监视器(Agent) | 第18-19页 |
2.2.2 控制台(Console) | 第19-20页 |
2.2.3 管理器(Manage) | 第20页 |
2.3 NIDS 的模式匹配(PR)概述 | 第20-2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第3章 NIDS 测试标准及测试步骤 | 第22-28页 |
3.1 引言 | 第22页 |
3.2 一些研究组织提出 NIDS 测试指标因素 | 第22-23页 |
3.2.1 准确性(Accuracy) | 第22页 |
3.2.2 处理性能(Performance) | 第22页 |
3.2.3 完备性(Completeness) | 第22-23页 |
3.2.4 容错性(Fault Tolerance) | 第23页 |
3.2.5 及时性(Timeliness) | 第23页 |
3.3 评估入侵检测系统的测试标准 | 第23-26页 |
3.3.1 易管理性 | 第24页 |
3.3.2 检测能力 | 第24-25页 |
3.3.3 自身安全性 | 第25页 |
3.3.4 检测性能 | 第25-26页 |
3.4 NIDS 评测步骤 | 第26-27页 |
3.4.1 网络环境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 第26页 |
3.4.2 NIDS 训练阶段 | 第26页 |
3.4.3 实施测试评估阶段 | 第26-2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4章 网络环境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 第28-38页 |
4.1 引言 | 第28-29页 |
4.2 评估环境 | 第29-31页 |
4.3 网络仿真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31-37页 |
4.3.1 Winpcap 的结构简介 | 第32页 |
4.3.2 重要的 Wpcap.dll 库结构和函数介绍 | 第32-33页 |
4.3.3 网络仿真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33-3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5章 常用攻击方法和原理分析 | 第38-42页 |
5.1 引言 | 第38页 |
5.2 四类常用攻击方法 | 第38-39页 |
5.3 几种攻击原理 | 第39-41页 |
5.3.1 信息收集型攻击-端口扫描攻击原理 | 第39-40页 |
5.3.2 拒绝服务-SYN 洪水攻击原理 | 第40页 |
5.3.3 逃避检测-IIS UNICODE 编码漏洞原理 | 第40-4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6章 训练入侵检测系统扩充攻击签名 | 第42-46页 |
6.1 引言 | 第42页 |
6.2 攻击签名的扩充 | 第42-45页 |
6.2.1 免费攻击签名分析扩充法 | 第42-43页 |
6.2.2 漏洞公布攻击签名扩充法 | 第43页 |
6.2.3 攻击分析法 | 第43页 |
6.2.4 Sniffer 的工作原理 | 第43-44页 |
6.2.5 Sniffer 实验 | 第44-45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7章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评测 | 第46-57页 |
7.1 引言 | 第46页 |
7.2 检测能力测试 | 第46-49页 |
7.2.1 攻击签名之白盒测试 | 第46-47页 |
7.2.2 实施攻击进行测试 | 第47-49页 |
7.3 易用性测试 | 第49-51页 |
7.3.1 过滤可用性测试 | 第49-50页 |
7.3.2 报警方式 | 第50页 |
7.3.3 日志 | 第50-51页 |
7.4 性能测试 | 第51-54页 |
7.5 安全性测试 | 第54-55页 |
7.6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摘要 | 第61-64页 |
Abstracts | 第64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