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球物理勘探论文--地震勘探论文

地震叠前反演技术在碳酸盐岩气藏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3-24页
    1.1 研究的意义与背景第13-14页
    1.2 地震反演与储层预测技术现状第14-19页
        1.2.1 地震反演技术第14-16页
        1.2.2 岩石物理理论第16-17页
        1.2.3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第17-18页
        1.2.4 储层预测技术第18-19页
    1.3 当前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第19-21页
        1.3.1 油气藏的分类第19页
        1.3.2 碳酸盐岩储层预测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第19-21页
    1.4 项目研究基本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1.4.1 研究思路第21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1-23页
    1.5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创新第23-24页
第2章 AVO 技术理论综述第24-36页
    2.1 AVO 发展概况第24-27页
        2.1.1 AVO 的基本概念第24页
        2.1.2 AVO 的基本思想第24-25页
        2.1.3 国内外AVO 技术研究概况第25-27页
    2.2 AVO 的理论基础第27-35页
        2.2.1 完全形式的Zoeppritz 方程第27-29页
        2.2.2 Aki-Richards 方程第29-30页
        2.2.3 Shuey 近似方程第30-32页
        2.2.4 Zoeppritz 方程的拟线性近似第32-33页
        2.2.5 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线性近似方程第33-35页
    2.3 小结第35-36页
第3章 地震岩石物理理论研究第36-50页
    3.1 弹性模量定义第36-37页
    3.2 饱和岩石等效介质模型第37-40页
        3.2.1 Voigt-Reuss-Hill 平均第37页
        3.2.2 Hashin-Shtrikman 边界第37-38页
        3.2.3 Kuster-Toksoz 模型第38-39页
        3.2.4 Gassmann 方程第39-40页
    3.3 岩石模量的求取方法第40-44页
        3.3.1 直接测定法第40页
        3.3.2 Gassmann 方程法第40-41页
        3.3.3 Xu-White 模型法第41-42页
        3.3.4 统计法或经验公式法第42-44页
    3.4 流体替代理论第44-47页
    3.5 纵横波速度岩石物理特征第47-50页
第4章 地震岩石物理实用技术第50-60页
    4.1 面向地震反演和储层预测研究的测井评价流程第50-53页
        4.1.1 测井资料质量控制和一致性处理第50-51页
        4.1.2 测井岩性分类与多井地层评价第51-53页
    4.2 横波速度估算第53-55页
        4.2.1 经验公式法第53页
        4.2.2 岩石物理理论模型的综合估算法第53-55页
    4.3 流体替换第55-57页
    4.4 敏感因子分析流程第57-58页
    4.5 小结第58-60页
第5章 地震波正演模拟在碳酸盐中的应用第60-66页
    5.1 算法原理第60-61页
    5.2 地质模型的建立第61-62页
    5.3 正演模拟分析第62-65页
    5.4 认识和结论第65页
    5.5 小结第65-66页
第6章 叠前地震反演技术简介第66-71页
    6.1 叠前P 波阻抗和S 波阻抗联合反演第66-67页
    6.2 叠前地震波形反演第67-68页
    6.3 地震阻抗弹性反演第68-70页
        6.3.1 弹性波阻抗(EI)概念第68-69页
        6.3.2 弹性波阻抗反演基本理论第69-70页
    6.4 弹性波阻抗反演处理技术第70-71页
第7章 AVO 分析研究及应用实例第71-104页
    7.1 AVO 属性第71-75页
    7.2 AVO 分类第75-77页
    7.3 AVO 属性解释第77-82页
        7.3.1 形成地震反射强振幅的原因第78页
        7.3.2 影响速度的一般因素第78-79页
        7.3.3 泊松比与岩石的物理性质第79页
        7.3.4 高孔隙度含气砂岩的弹性模量特征第79-80页
        7.3.5 属性交汇综合分析方法第80-81页
        7.3.6 AVO 异常的解释第81-82页
    7.4 AVO 属性分析在碳酸盐岩气藏预测中的应用第82-103页
        7.4.1 研究区地质地震特征第82-86页
        7.4.2 原始资料分析第86-87页
        7.4.3 岩石地球物理参数分析(实验室样品)第87-89页
        7.4.4 敏感因子分析(测井分析)第89-91页
        7.4.5 AVO 反演处理第91-97页
        7.4.6 AVO 属性分析第97-103页
    7.5 小结第103-104页
第8章 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在碳酸盐岩气藏预测中的应用第104-138页
    8.1 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流程第104-106页
    8.2 基础参数确定第106-108页
        8.2.1 地层水矿化度的确定第107页
        8.2.2 目的层段地层压力第107页
        8.2.3 目的层段地层温度第107-108页
        8.2.4 目的层段油气的比重第108页
    8.3 岩石物理参数正演第108-119页
        8.3.1 密度曲线的估算第108-110页
        8.3.2 含水饱和度曲线的估算第110-112页
        8.3.3 岩石物理参数正演第112-119页
    8.4 角道集数据分析第119-124页
    8.5 弹性波阻抗联合反演第124-128页
        8.5.1 子波估算第124页
        8.5.2 稀疏脉冲约束第124-125页
        8.5.3 敏感参数分析第125-126页
        8.5.4 叠加参数权重质量控制第126-127页
        8.5.5 道合并门槛值质量控制第127页
        8.5.6 Lamda 的质量控制第127-128页
    8.6 弹性波阻抗反演效果分析第128-136页
    8.7 小结第136-138页
第9章 结论第138-139页
致谢第139-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8页
附录第148-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聚乳酸增韧增强改性及形状记忆效应研究
下一篇: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体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