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战争风格招贴的视觉语言与表现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一)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五) 创新点 | 第11-12页 |
第1章 战争风格招贴艺术概述 | 第12-29页 |
1.1 战争风格招贴艺术的界定 | 第12-22页 |
1.1.1 战争风格招贴艺术的兴起 | 第12-13页 |
1.1.2 战争风格招贴的题材范围和主要功能 | 第13-22页 |
1.2 十世纪战争风格招贴的创作阶段 | 第22-26页 |
1.2.1 十世纪初一战时 | 第22-24页 |
1.2.2 十世纪中上期二战时 | 第24-25页 |
1.2.3 十世纪中后期局部战争时期 | 第25-26页 |
1.3 战争年代艺术环境的分析 | 第26-29页 |
1.3.1 艺术环境成就了多元化设计风格 | 第26-27页 |
1.3.2 艺术家的迁徙促进了现代设计的发展 | 第27-29页 |
第2章 二十世纪战争风格招贴的的视觉语言与表现 | 第29-51页 |
2.1 战争风格招贴的视觉语言分析 | 第29-31页 |
2.1.1 静态化视觉语言 | 第29-30页 |
2.1.2 动感化视觉语言 | 第30页 |
2.1.3 扩张感视觉语言 | 第30-31页 |
2.2 关于一战、二战、局部战争招贴的视觉表现 | 第31-41页 |
2.2.1 一战招贴的视觉表现 | 第31-36页 |
2.2.2 二战招贴的视觉表现 | 第36-39页 |
2.2.3 局部战争招贴的多元化视觉表现 | 第39-41页 |
2.3 战争风格招贴中视觉语言的表现特点 | 第41-51页 |
2.3.1 主题创意内涵的强化 | 第41-42页 |
2.3.2 图像艺术形式感的探索 | 第42-44页 |
2.3.3 视觉个性表现力的研究 | 第44-51页 |
第3章 中国战争风格招贴分析 | 第51-54页 |
3.1 前苏联对中国战争风格招贴的影响 | 第51-52页 |
3.2 中国的"绘画性战争风格招贴" | 第52-54页 |
第4章 战争风格招贴的价值体现 | 第54-58页 |
4.1 历史、政治和社会的综合价值 | 第54-55页 |
4.2 传达信息和艺术欣赏价值 | 第55-56页 |
4.3 文献蓄藏和经济的价值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