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用离心式压缩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2 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 第11-12页 |
1.2.1 安全可靠性 | 第11页 |
1.2.2 实用性强 | 第11页 |
1.2.3 易操作维护性 | 第11-12页 |
1.2.4 经济性 | 第12页 |
1.2.5 扩展性 | 第12页 |
1.3 控制系统选择 | 第12-13页 |
1.4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3-16页 |
第2章 合成氨工艺简介及压缩机工作原理 | 第16-26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合成氨工艺简介 | 第16-19页 |
2.2.1 合成氨简介 | 第16页 |
2.2.2 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 第16-19页 |
2.3 压缩机工作原理 | 第19-20页 |
2.4 性能曲线 | 第20-21页 |
2.5 离心式压缩机的管网特性 | 第21-22页 |
2.6 离心式压缩机的调节 | 第22-23页 |
2.7 离心式压缩机的控制和保护 | 第23-25页 |
2.8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离心式压缩机防喘振控制 | 第26-36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喘振现象 | 第26-27页 |
3.3 影响喘振的因素 | 第27-30页 |
3.4 喘振机理的研究 | 第30-31页 |
3.5 喘振预测 | 第31页 |
3.6 喘振控制技术 | 第31-35页 |
3.6.1 喘振被动控制技术 | 第32-33页 |
3.6.2 喘振主动控制技术 | 第33-34页 |
3.6.3 防喘振控制要点 | 第34-35页 |
3.7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离心式压缩机控制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 | 第36-46页 |
4.1 引言 | 第36页 |
4.2 系统设计目标 | 第36-38页 |
4.2.1 机组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 第36-37页 |
4.2.2 机组控制系统的技术规格 | 第37-38页 |
4.3 系统的功能需求 | 第38-39页 |
4.4 系统的硬件架构设计 | 第39-42页 |
4.4.1 TS3000系统介绍 | 第39-40页 |
4.4.2 系统结构 | 第40-41页 |
4.4.3 系统的通讯网络 | 第41-42页 |
4.5 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42-44页 |
4.5.1 TriStation 1131介绍 | 第42页 |
4.5.2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42-44页 |
4.6 系统安全设计 | 第44页 |
4.7 系统外部I/O点数确定 | 第44-45页 |
4.8 小结 | 第45-46页 |
第5章 离心式压缩机控制系统功能的实现 | 第46-62页 |
5.1 引言 | 第46页 |
5.2 机组ESD模块功能的实现 | 第46-51页 |
5.3 防喘振模块功能的实现 | 第51-57页 |
5.4 调速模块功能的实现 | 第57-60页 |
5.5 SOE模块功能的实现 | 第60-61页 |
5.6 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离心式压缩机监控软件设计 | 第62-72页 |
6.1 引言 | 第62页 |
6.2 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62-63页 |
6.3 上位机监控软件功能 | 第63-64页 |
6.4 监控画面介绍 | 第64-70页 |
6.4.1 开车条件画面 | 第64页 |
6.4.2 工艺流程画面 | 第64-66页 |
6.4.3 防喘振画面 | 第66-67页 |
6.4.4 报警、联锁画面 | 第67-69页 |
6.4.5 调速画面 | 第69-70页 |
6.5 小结 | 第70-72页 |
第7章 离心式压缩机状态监测及分析系统 | 第72-82页 |
7.1 状态监测及分析系统介绍 | 第72-73页 |
7.1.1 中心服务器DS8000 | 第72-73页 |
7.1.2 现场监测分站DA8000 | 第73页 |
7.2 振动分析法初论 | 第73-74页 |
7.3 常用的振动信号分析方法 | 第74-76页 |
7.3.1 波形分析法 | 第74-75页 |
7.3.2 轨迹分析法 | 第75页 |
7.3.3 频谱分析法 | 第75-76页 |
7.4 分析界面 | 第76-79页 |
7.5 小结 | 第79-82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