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中国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论文

1931-1945年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1.1 课题的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第8-9页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分析第9-12页
        1.2.1 国内研究动态及分析第10-11页
        1.2.2 国外研究动态及分析第11-12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2-14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主要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2章 1931-1945 年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传播的背景第14-20页
    2.1 宏观的世情: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传播的国际背景第14-16页
    2.2 中观的国情: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传播的国内背景第16-17页
    2.3 微观的省情: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传播的省内背景第17-19页
    2.4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3章 1931-1945 年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传播的基本情况第20-40页
    3.1 1931-1945 年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传播的阶段第20-25页
        3.1.1 1931-1933 年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第20-23页
        3.1.2 1933-1938 年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第23-24页
        3.1.3 1938-1945 年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第24-25页
    3.2 1931-1945 年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传播的层面第25-39页
        3.2.1 主体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第25-32页
        3.2.2 内容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第32-35页
        3.2.3 载体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的传播第35-39页
    3.3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1931-1945 年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传播的评价第40-47页
    4.1 1931-1945 年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传播的特点第40-43页
        4.1.1 传播践行统一战线特点第40-41页
        4.1.2 传播深受苏联影响第41-42页
        4.1.3 传播凸显民族解放色彩第42-43页
        4.1.4 传播长期孤悬敌后第43页
    4.2 1931-1945 年马克思主义在黑龙江传播的意义第43-45页
        4.2.1 推动了东北抗日形势的发展第43-44页
        4.2.2 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第44-45页
        4.2.3 弘扬了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第45页
    4.3 本章小结第45-47页
结论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红网《百姓呼声》舆论监督研究
下一篇:健康人群肾功能的增龄改变、影响因素及其与无症状性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