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目录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7页 |
1.1 矿井防爆地质雷达的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 地质雷达发展简史 | 第17-19页 |
1.3 地质雷达正演数值模拟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1.4 地质雷达信号处理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5 地质雷达在煤矿应用的发展现状 | 第22-23页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3-27页 |
第二章 地质雷达探测原理 | 第27-37页 |
2.1 电磁波的波动方程 | 第27-30页 |
2.2 电磁波的传播特性 | 第30-33页 |
2.2.1 电磁波在分界面上的传播特点 | 第30-31页 |
2.2.2 地质雷达波传播深度 | 第31-33页 |
2.2.3 地质雷达的探测精度 | 第33页 |
2.3 地下介质电性特点 | 第33-35页 |
2.4 地质雷达设备的组成 | 第3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矿井防爆地质雷达的系统集成和防爆研究 | 第37-55页 |
3.1 矿井防爆地质雷达系统选型和集成 | 第37-40页 |
3.1.1 新型矿井防爆地质雷达产品应具备的条件 | 第37页 |
3.1.2 国外先进的冲击脉冲雷达仪器性能特点分析 | 第37-38页 |
3.1.3 新型矿井防爆地质雷达选型集成方案 | 第38-39页 |
3.1.4 KJH-D防爆探地雷达的主要技术指标 | 第39-40页 |
3.2 矿井防爆地质雷达防爆技术研究 | 第40-47页 |
3.2.1 防爆类型的选择 | 第40-41页 |
3.2.2 本质安全型防爆设计 | 第41-47页 |
3.2.3 防爆检验及安标认证 | 第47页 |
3.3 矿井防爆地质雷达天线研究 | 第47-49页 |
3.4 实验室探测试验 | 第49-52页 |
3.4.1 100MHz和200MHz天线的对比测试 | 第49-50页 |
3.4.2 天线屏蔽与非屏蔽的对比测试 | 第50-51页 |
3.4.3 地下防空洞探测实验 | 第51-52页 |
3.5 已知目标识别探测试验 | 第52-54页 |
3.5.1 混凝土模型测试 | 第53页 |
3.5.2 地下防空洞测试 | 第53-54页 |
3.5.3 喀斯特岩溶探测试验 | 第5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煤系地层矿井防爆地质雷达波场数值模拟 | 第55-70页 |
4.1 煤系地层单一介质矿井防爆地质雷达波场数值模拟 | 第55-61页 |
4.1.1 空气中矿井防爆地质雷达波场数值模拟 | 第55-57页 |
4.1.2 煤层中矿井防爆地质雷达波场数值模拟 | 第57-59页 |
4.1.3 岩层中矿井防爆地质雷达波场数值模拟 | 第59-61页 |
4.2 含异常的固定点源矿井防爆地质雷达波场数值模拟 | 第61-68页 |
4.2.1 含煤层状介质矿井防爆地质雷达波场数值模拟 | 第61-63页 |
4.2.2 煤层遗留钻杆介质中矿井防爆地质雷达波场数值模拟 | 第63-66页 |
4.2.3 煤岩断层介质中矿井防爆地质雷达波场数值模拟 | 第66-6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矿井防爆地质雷达煤矿典型地电模型正演模拟 | 第70-77页 |
5.1 断层地电模型正演模拟 | 第70-72页 |
5.1.1 超前探测断层模型模拟 | 第70-71页 |
5.1.2 底板断层模型模拟 | 第71-72页 |
5.2 陷落柱地电模型模拟 | 第72-73页 |
5.3 空洞地电模型模拟 | 第73-74页 |
5.4 遗留钻杆地电模型模拟 | 第74-7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六章 矿井防爆地质雷达信号处理方法 | 第77-92页 |
6.1 井下矿井防爆地质雷达信号干扰因素分析 | 第77-78页 |
6.1.1 巷道防爆地质雷达信号电磁干扰 | 第77页 |
6.1.2 工作面防爆地质雷达信号电磁干扰 | 第77-78页 |
6.2 数据预处理 | 第78-85页 |
6.2.1 预处理方法 | 第78-81页 |
6.2.2 增益和滤波处理 | 第81-85页 |
6.3 KL变换法 | 第85-88页 |
6.4 小波变换法 | 第88-9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七章 矿井防爆地质雷达煤矿井下探测技术研究 | 第92-103页 |
7.1 煤系地层的介电特点 | 第92-94页 |
7.2 矿井防爆地质雷达井下工作方法研究 | 第94-97页 |
7.2.1 矿井防爆地质雷达天线工作方式 | 第94-95页 |
7.2.2 矿井防爆地质雷达测线布置方式 | 第95-96页 |
7.2.3 天线频率的使用 | 第96页 |
7.2.4 矿井防爆地质雷达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 第96-97页 |
7.3 煤矿巷道探测研究 | 第97-102页 |
7.3.1 巷道掘进头探测 | 第97-99页 |
7.3.2 巷道侧帮探测 | 第99-100页 |
7.3.3 巷道顶底板探测 | 第100-102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第八章 矿井防爆地质雷达煤矿井下探测应用研究 | 第103-123页 |
8.1 晋城成庄矿3号煤雷达波速度测试研究 | 第103-106页 |
8.1.1 实验情况 | 第103页 |
8.1.2 反射回波法测量雷达波在3号煤中的速度 | 第103-104页 |
8.1.3 共中心点法测量雷达波在3号煤中的速度 | 第104-106页 |
8.2 淮南新庄孜矿掘进头超前探测实验研究 | 第106-108页 |
8.2.1 实验情况 | 第106-107页 |
8.2.2 实验结果 | 第107-108页 |
8.3 西山马兰矿工作面陷落柱底板探测实验研究 | 第108-111页 |
8.3.1 实验情况 | 第108-109页 |
8.3.2 实验结果 | 第109-111页 |
8.4 阳泉寺家庄矿采煤工作面隐伏钻杆探测实验研究 | 第111-113页 |
8.4.1 实验情况 | 第111-112页 |
8.4.2 实验结果 | 第112-113页 |
8.5 西山杜儿坪矿采煤工作面陷落柱侧帮探测实验研究 | 第113-114页 |
8.5.1 实验情况 | 第113页 |
8.5.2 实验结果 | 第113-114页 |
8.6 松藻打通二矿煤岩界面探测实验研究 | 第114-115页 |
8.6.1 实验情况 | 第114页 |
8.6.2 实验结果 | 第114-115页 |
8.7 平煤十矿冲刷带侧帮探测实验研究 | 第115-116页 |
8.7.1 实验情况 | 第115页 |
8.7.2 实验结果 | 第115-116页 |
8.8 西山镇城底矿下层煤探测实验研究 | 第116-117页 |
8.8.1 实验情况 | 第116页 |
8.8.2 实验结果 | 第116-117页 |
8.9 淮南矿区井下地质雷达综合探测实验研究 | 第117-121页 |
8.9.1 实验情况 | 第117-120页 |
8.9.2 实验结果 | 第120-121页 |
8.10 本章小结 | 第121-123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23-126页 |
9.1 结论 | 第123-125页 |
9.2 建议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3页 |
致谢 | 第133-13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134-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