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 课题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1 连铸凝固传热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2.2 连铸二冷配水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3 POD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7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时间扰动下连铸运行优化问题的描述 | 第19-25页 |
2.1 连铸二次冷却过程冶金准则 | 第19-20页 |
2.2 连铸工艺过程 | 第20-21页 |
2.3 连铸运行过程 | 第21-22页 |
2.4 时间扰动下的连铸运行优化问题的描述 | 第22-24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时间扰动下连铸运行优化模型的建立 | 第25-37页 |
3.1 连铸运行优化指标模型 | 第25-26页 |
3.2 连铸运行约束模型 | 第26-31页 |
3.2.1 时间扰动下连铸生产连续性约束模型 | 第26-27页 |
3.2.2 连铸凝固传热模型 | 第27-31页 |
3.3 连铸运行优化稳态模型 | 第31-32页 |
3.4 时间扰动下连铸运行优化动态模型 | 第32-35页 |
3.4.1 时间扰动下连铸运行优化半动态模型 | 第33-34页 |
3.4.2 时间扰动下连铸运行优化全动态模型 | 第34-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4章 基于POD的时间扰动下连铸运行优化模型的求解 | 第37-59页 |
4.1 连铸凝固传热方程的有限差分求解 | 第37-39页 |
4.2 基于POD方法的凝固传热方程的差分求解 | 第39-45页 |
4.2.1 连铸凝固传热方程有限差分格式边界条件齐次化 | 第39-41页 |
4.2.2 连铸凝固传热方程瞬像的生成 | 第41-42页 |
4.2.3 连铸凝固传热方程POD特征正交最优基 | 第42-43页 |
4.2.4 连铸凝固传热方程POD差分格式 | 第43页 |
4.2.5 连铸凝固传热方程POD差分格式解的误差 | 第43-45页 |
4.3 时间扰动下连铸运行优化模型的预处理 | 第45-48页 |
4.3.1 时间扰动下连铸运行优化运行指标转换和归一化处理 | 第45-46页 |
4.3.2 连铸凝固传热过程热物性参数的选取和处理 | 第46-48页 |
4.4 连铸运行优化稳态模型的求解 | 第48-51页 |
4.5 时间扰动下连铸运行优化动态模型的求解 | 第51-57页 |
4.5.1 时间扰动下连铸运行优化半动态模型的求解 | 第52-53页 |
4.5.2 时间扰动下连铸运行优化全稳态模型的求解 | 第53-5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5章 基于POD的时间扰动下连铸运行优化方法仿真实验研究 | 第59-77页 |
5.1 主要参数及计算参数的确定 | 第59-62页 |
5.1.1 连铸机主要技术和结构参数的确定 | 第59-60页 |
5.1.2 钢种成分及物性参数确定 | 第60-61页 |
5.1.3 连铸二冷区水气流量确定 | 第61页 |
5.1.4 综合换热系数h确定 | 第61-62页 |
5.2 POD方法的相关仿真实验 | 第62-65页 |
5.2.1 不同阶次下POD差分格式解的误差仿真实验 | 第63-65页 |
5.2.2 不同差分格式参数下POD差分格式解的误差仿真实验 | 第65页 |
5.3 连铸运行优化稳态模型的仿真实验 | 第65-67页 |
5.4 连铸运行优化动态模型的仿真实验 | 第67-75页 |
5.4.1 连铸运行优化半动态过程的仿真实验 | 第67-69页 |
5.4.2 连铸运行优化全动态过程的仿真实验 | 第69-72页 |
5.4.3 连铸运行优化两种动态方法适用情况的仿真实验 | 第72-73页 |
5.4.4 不同POD阶次下连铸运行优化全动态过程的仿真实验 | 第73-75页 |
5.5 同类实验对比 | 第75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6.1 总结 | 第77页 |
6.2 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