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0 前言 | 第12-14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1 总有机质为基础的方法 | 第14-15页 |
1.2 生物标志物方法 | 第15-20页 |
1.2.1 海源生物标志物 | 第16-17页 |
1.2.1.1 海洋藻类生物标志物 | 第16-17页 |
1.2.1.2 海洋微生物标志物 | 第17页 |
1.2.2 陆源生物标志物 | 第17-20页 |
1.2.2.1 正构烷烃及 TMBR | 第17-19页 |
1.2.2.2 Branched GDGTs 及 BIT | 第19-20页 |
1.3 多参数指标的应用研究 | 第20-21页 |
1.4 小结 | 第21-22页 |
2 研究海域及研究方法 | 第22-28页 |
2.1 研究海域 | 第22-25页 |
2.1.1 东海概况 | 第22-23页 |
2.1.2 日本海概况 | 第23-25页 |
2.3 沉积物总有机质及生物标志物的测定方法 | 第25-28页 |
2.3.1 总有机质的测定 | 第25-26页 |
2.3.2 生物标志物的测定 | 第26-28页 |
3 近百年来东海济州岛西南泥质区沉积有机质的来源研究 | 第28-45页 |
3.1 东海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3.2 样品采集 | 第29-31页 |
3.3 结果讨论 | 第31-44页 |
3.3.1 DH11 站位近百年来 TOC 含量及其沉积通量变化特征 | 第31页 |
3.3.2 DH11 站位近百年来海源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及沉积通量变化特征 | 第31页 |
3.3.3 DH11 站位近百年来陆源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及沉积通量变化特征 | 第31-35页 |
3.3.4 近百年来济州岛西南泥质区海源陆源有机质变化的原因分析 | 第35-41页 |
3.3.5 DH11 站位近百年来海源和陆源沉积有机质相对贡献的变化特征及估算 | 第41-44页 |
3.3.5.1 DH11 站位近百年来海源和陆源沉积有机质相对贡献的变化特征 | 第41-43页 |
3.3.5.2 DH11 站位近百年来海源和陆源沉积有机质相对贡献估算 | 第43-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4 48 ka 以来日本海沉积有机质来源的研究 | 第45-55页 |
4.1 日本海研究现状 | 第45-46页 |
4.2 采样站位 | 第46-47页 |
4.3 结果讨论 | 第47-54页 |
4.3.1 KCES1 站位 48 ka 以来 TOC 含量及沉积通量变化特征 | 第47-48页 |
4.3.2 KCES1 站位 48 ka 以来海源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及沉积通量变化特征 | 第48-49页 |
4.3.3 KCES1 站位 48 ka 以来陆源生物标志物的含量及沉积通量变化特征 | 第49-52页 |
4.3.4 KCES1 站位 48 ka 以来陆源有机质和海源有机质的相对贡献记录 | 第52-54页 |
4.4 小结 | 第54-55页 |
5 结论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 | 第66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