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药品”相关问题的研究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5-17页 |
1.1 “伪药品”以及相关产品的定义 | 第15页 |
1.2 “伪药品”的定性 | 第15-16页 |
1.3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6-17页 |
2 加强“伪药品”监管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2.1 树立政府部门公信力的需要 | 第17页 |
2.2 保障公众切身利益的需要 | 第17-18页 |
2.3 整顿规范药品市场的需要 | 第18页 |
2.4 完善药品监管法律法规的需要 | 第18页 |
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4.1 归纳分析 | 第19页 |
4.2 案例研究 | 第19页 |
4.3 问卷调查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非药品类产品监管基本理论 | 第20-27页 |
1 基本法律体系 | 第20-24页 |
1.1 食品监管法律体系 | 第20-21页 |
1.2 保健食品监管法律体系 | 第21页 |
1.3 保健用品监管法律体系 | 第21-22页 |
1.4 化妆品监管法律体系 | 第22-23页 |
1.5 消毒产品监管法律体系 | 第23页 |
1.6 医疗器械监管法律体系 | 第23-24页 |
2 国家对“伪药品”监管的相关文件 | 第24-25页 |
3 国外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非药品监管启示 | 第25-27页 |
3.1 美国 | 第25-26页 |
3.2 日本 | 第26页 |
3.3 台湾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我国“伪药品”的现状分析 | 第27-58页 |
1 “伪药品”主要违法形式 | 第27-28页 |
1.1 虚假或夸大宣传 | 第27页 |
1.2 擅自添加药品成分 | 第27页 |
1.3 非法产品包装标签 | 第27-28页 |
1.4 非法产品批准文号 | 第28页 |
2 我国“伪药品”基本情况 | 第28-33页 |
2.1 “伪药品”标示生产地所在的省份分布分析 | 第28-29页 |
2.2 “伪药品”标示的批准文号类型 | 第29-30页 |
2.3 “伪药品”标示的用途 | 第30页 |
2.4 “伪药品”标示的生产厂家 | 第30-31页 |
2.5 “伪药品”违规标示的内容 | 第31页 |
2.6 “伪药品”的进货渠道 | 第31-32页 |
2.7 部分地区对“伪药品”的确认情况 | 第32-33页 |
3 食药监部门查处“伪药品”典型案件分析 | 第33-36页 |
3.1 荷氏决明子荷叶胶囊非法添加药品案件 | 第33-34页 |
3.2 苏州某皮肤性病研究所诉南通市食药局案 | 第34-36页 |
4 互联网“伪药品”销售现状 | 第36-41页 |
4.1 典型案例 | 第36-37页 |
4.2 互联网“伪药品”宣传销售特点 | 第37-38页 |
4.3 互联网“伪药品”监管法律体系 | 第38-39页 |
4.4 互联网“伪药品”违法现状 | 第39-40页 |
4.5 国外互联网药品监管 | 第40-41页 |
5 “伪药品”相关问题的调查结果分析 | 第41-53页 |
5.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41-44页 |
5.2 调查内容和结论 | 第44-53页 |
6 “伪药品”成因分析 | 第53-57页 |
6.1 公众涉药知识严重短缺 | 第53-54页 |
6.2 执法机关监管力度有待加强 | 第54-56页 |
6.3 高额利益导致“伪药品”屡禁不止 | 第56-57页 |
7 “伪药品”的法律适用 | 第57-58页 |
7.1 产品标签、说明书等非法标示者 | 第57页 |
7.2 虚假广告和虚假宣传行为 | 第57页 |
7.3 产品符合药品的定义但未取得药品批准文号者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加强“伪药品”监管的对策研究 | 第58-62页 |
1 提高公众的辨识能力 | 第58页 |
2 加强执法力度打击“伪药品” | 第58-59页 |
2.1 提高监管人员的自身素质 | 第58页 |
2.2 加强对药品零售企业的管理 | 第58-59页 |
2.3 多部门联合共同打击“伪药品” | 第59页 |
3 加强互联网“伪药品”监管 | 第59-60页 |
3.1 加强网络“伪药品”宣传销售的监测力度 | 第59-60页 |
3.2 建立并开放非药品类产品统一数据库 | 第60页 |
3.3 加强对互联网“伪药品”相关信息的监管 | 第60页 |
4 立法层面完善“伪药品”的法律法规 | 第60-62页 |
4.1 建立完善非药品类产品国家性法律法规 | 第60-61页 |
4.2 重新定义“假药” | 第61-62页 |
结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