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基本有机化学工业论文--脂肪族化合物(无环化合物)的生产论文--脂肪族羧酸及其衍生物论文--羧酸的功能衍生物论文

毕赤酵母展示稻米脂肪酶催化生成乙酸乙酯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9页
    1.1 乙酸乙酯第11-15页
        1.1.1 乙酸乙酯的性质及用途第11-12页
        1.1.2 乙酸乙酯的工业生产第12-13页
        1.1.3 乙酸乙酯的国内外生产现状第13-15页
    1.2 脂肪酶第15-22页
        1.2.1 脂肪酶概述第15-16页
        1.2.2 稻米脂肪酶的来源及酶学性质第16-18页
        1.2.3 脂肪酶的作用机理第18-20页
        1.2.4 脂肪酶酶活的测定方法第20页
        1.2.5 脂肪酶的应用第20-22页
    1.3 酵母表面展示技术第22-27页
        1.3.1 酵母细胞表面展示技术概述第22-24页
        1.3.2 酵母表面展示系统类型第24-26页
        1.3.3 酵母表面展示技术应用第26-27页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第27-29页
第二章 细胞表面展示稻谷脂肪酶量产条件的优化第29-42页
    2.1 引言第29页
    2.2 实验材料和仪器第29-32页
        2.2.1 实验材料第29-30页
        2.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30-31页
        2.2.3 溶液与培养基第31-32页
    2.3 实验方法第32-35页
        2.3.1 毕赤酵母展示稻米脂肪酶的活化第32页
        2.3.2 毕赤酵母展示稻米脂肪酶的富集培养第32页
        2.3.3 毕赤酵母展示稻米脂肪酶的诱导培养第32页
        2.3.4 毕赤酵母展示稻米脂肪酶全细胞催化剂的制备第32-33页
        2.3.5 pNP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3页
        2.3.6 检测与分析方法第33-35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35-40页
        2.4.1 pNP标准曲线的绘制第35页
        2.4.2 毕赤酵母富集阶段的发酵条件优化第35-39页
        2.4.3 优化发酵条件之后稻米脂肪酶的活力验证第39-40页
    2.5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酵母展示稻米脂肪酶催化乙酸乙酯的研究第42-49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2-44页
        3.2.1 实验材料第42-43页
        3.2.2 主要仪器与设备第43页
        3.2.3 溶液与培养基第43-44页
    3.3 实验方法第44-45页
        3.3.1 毕赤酵母展示的稻米脂肪酶的制备第44页
        3.3.2 毕赤酵母展示的稻米脂肪酶酶活的测定第44页
        3.3.3 转酯化合成乙酸乙酯反应体系的构成第44页
        3.3.4 检测与分析第44-45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45-48页
        3.4.1 脂肪酶的添加量对合成乙酸乙酯的影响第45页
        3.4.2 醇酸摩尔比对合成乙酸乙酯的影响第45-46页
        3.4.3 分子筛添加量对合成乙酸乙酯的影响第46-47页
        3.4.4 反应温度对合成乙酸乙酯的影响第47页
        3.4.5 反应时间对合成乙酸乙酯的影响第47-48页
    3.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酵母展示稻米脂肪酶催化乙酸乙酯反应条件的优化第49-59页
    4.1 引言第49页
    4.2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49-50页
        4.2.1 实验材料第49-50页
        4.2.2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50页
    4.3 实验方法第50-52页
        4.3.1 毕赤酵母展示的稻米脂肪酶催化剂的制备第50页
        4.3.2 稻米脂肪酶催化乙酸乙酯反应体系的构成第50页
        4.3.3 响应面试验优化稻米脂肪酶催化乙酸乙酯的反应条件第50-51页
        4.3.4 乙酸乙酯的分离与纯化第51页
        4.3.5 乙酸乙酯的气相色谱分析和NaOH滴定分析第51-52页
        4.3.6 稻米脂肪酶的重复利用性第52页
    4.4 结果及讨论第52-58页
        4.4.1 毕赤酵母展示的稻米脂肪酶催化乙酸乙酯的响应面优化第52-56页
        4.4.2 乙酸乙酯的气相色谱分析第56-57页
        4.4.3 稻米脂肪酶的重复利用性第57-58页
    4.5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1页
    5.1 结论第59-60页
    5.2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60页
    5.3 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说明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细氟化物上转换发光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氯乙烯合成转化器结构改进及列管泄漏防治